在我国历史上,能作为晚清封疆大吏,而后又出任民国总统的人,只有袁世凯与徐世昌两人。袁世凯众所周知,因复辟称帝一事落下骂名,而相比于袁世凯,徐世昌此人则变得鲜为人知了。
实际上,在清朝末年把一批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号人物。他是晚清的进士,而且还在民国时获得了巴黎大学的博士学位,真可谓是学贯中西。
不仅如此,他还位极人臣,做到了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而进入民国初年之后,他还做过袁世凯的内阁总理,后来又当了四年的民国大总统。
如此履历,我想,称他为人中龙凤也不为过吧。
但真要论起他的发迹史,除了跟他自己本身的实力外,还跟袁世凯的帮衬有很大的关系。
徐世昌于1855年出生于河南卫辉,算得上是袁世凯的老乡。而他的仕途,也是从结识袁世凯之后开始的。在认识袁世凯前,徐世昌仅是一个落魄书生,后来还是在袁世凯的帮助下,才有进京赶考的盘缠。
徐世昌也确实有些实力,他在随后的科举考试之中,先是中了举人,后又中了进士,最后则成了翰林院编修。在此时,徐世昌也算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了。
而后,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后,袁世凯被指派于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天津小站可以算是袁世凯的成功之始,因为在这里,他有了第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起初结识的大才子徐世昌,于是便邀请徐世昌前来帮助于他。从此,徐世昌便成了袁世凯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幕僚。
徐世昌在小站待了近两年,工作十分勤奋,为袁世凯的新军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自徐世昌自学了军事及英语后徐世昌的八字,他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近代化军事理论,制定了一系列中西结合的军制、法典与军规。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也奠定了自己在北洋军中仅次于袁世凯的地位。
甚至也可以说,中**队在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徐世昌功不可没。
他为人处世十分谨慎,既能迎合潮流,大办新政,也能不疏远旧派,广结广交。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圆滑”,也是因此,徐世昌才会有“水晶狐狸”的称号。
从辛亥革命,再到二次革命,徐世昌帮了袁世凯可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不是徐世昌帮袁世凯出山、逼宫和掌权,或许袁世凯还没有这么快能当上总统。
徐世昌虽自学过军事,但终归是文人出身。也是因此,在当时北洋各派系的争斗中,他总是以元老的身份,作为居间调和者出面因势操纵,耍的一手高明的政治手段。
而关于这些经历,徐世昌曾总结了自己为官之道的“八字秘诀”,
即“圆通”、“沉稳”、“柔韧”、“机警”。
徐世昌口中的“圆通”,则是指,讲话要有余地,做事要容许转圆、八面玲珑,待人要不即不离。
就拿徐世昌自己来说,他有天津、河南、浙江三个籍贯。也是因此,只要他遇到这三地的“高人”,他便会各个称之“老乡”联系乡谊,而这,也对他纵横官场帮助了许多。其中代表人物为徐世昌的八字,河南的袁世凯,浙江的张之洞。
而徐世昌口中的“沉稳”,则是指遇事故守缄默,或故为回避,不即刻表态,沉着观变,不到十拿九稳,从不轻易出手。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徐世昌平时遇到小事,经常唯唯诺诺,似有惧意;但大难当前,却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风范,能当机立断,不怕危险。比如辛亥年他帮袁世凯向朝廷讨价还价,其实风险极大,但他毫无畏惧。
而“柔韧”,则是指,能做到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还是拿徐世昌来说,他如果能做到东山再起,就绝不会一蹶不振。
比如,在清亡后和袁世凯称帝时,他曾两度退隐田园,但最终仍能两度再起,这便是“柔韧”的表现。
而所谓“机警”,是指对局势变化的敏感,时机未至则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则迎头把握。徐世昌在张勋复辟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就把“机警”两个字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实纵观徐世昌一生,也就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也正是这些,可以使得他能在清朝和民国的官场上左右逢源,最终登峰造极。
还是袁世凯评价的好,仅仅六个字,便道出了徐世昌的一生。
菊人,真妙才也。
菊人,是徐世昌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