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种行派,即禅门法行、禅宗义行和密宗行。五种行派的特点如下:禅门法行:佛家对佛法有特殊的见解,但不能直接否定佛教,必须借助佛教的解释来说明佛法。律门法行指对一切经的解释。禅宗义行是根据经典中所阐述的道理而进行阐释,即通过对教义的理解,使信徒领悟出佛法之真谛。密门法人行:密门指将佛法与世俗生活结合起来的一种修行方式。包括密宗与其他诸教结合而成的修行派。密宗法行则是用戒律来维护佛法的权威,使之不受世俗社会和政治因素干扰,成为真正有权威、无所争、不犯戒、无妄见性、不造恶业的一种修行方式。
1.禅门法行
禅门法行是佛教禅宗在修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修行方式,不受世俗社会影响,属于禅宗宗派。它要求人们在不了解佛教教义的情况下,能做到心无杂念,心静神定;对佛教的内容和意义能有清晰的认识,不受外界干扰。因此,禅门法行是最接近实际生活的修行方式。禅门法行对佛教教义本身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对其修学途径、方法和途径有一定的认识。如禅门以“顿悟”为修行宗旨等。
2.禅宗义行
禅宗义行即以禅为宗旨、以戒为核心、以法为手段、以禅为目标的“禅修派”。禅宗义行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见性成佛”,并在教理和实践中“悟道”。它的教义和实践,既不受世俗社会的影响,也不脱离佛教自身。佛教中许多教理都是在这个阶段由禅修派概括出来的。
3.密宗六大流派
密门法行即佛教密宗,是指将佛法与世俗生活结合起来,以戒来规范修行人员的行为和准则,并通过对经文的解读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密宗有六大流派,分别是:律宗、禅门法行、禅门法行、密宗法行、瑜伽术与秘传法行。密宗的密门主要在藏传佛教中,藏传佛教密门包括:藏传佛教喇嘛教,西藏喇嘛教(西藏人称“活佛”)和东正教(日本的“国父”)。而在汉族中,藏传佛教喇嘛教又有“天台宗”和“国清教派”两个分支。天台宗又称上师派。藏传佛教是在中国形成的一个宗派,其创始人是格鲁派六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
4.律门法行
律门法行是与佛家佛教其它诸宗相异而又相互补充的一种修行方式,是从汉传佛教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修学类型。律门法行的修行方式与佛家佛法的修学方式有所不同,佛教所主张的“正信、正见”,主要是靠戒来规范的。但佛教对于弟子的戒行却并不强调严格,而是以《六祖坛经》为依据,对每一部经典进行阐释,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修行形式——律门法行。
5.佛教的特色
密宗法人行与禅门法行相比较来说,更加强调戒律约束和精神自由,在思想上更接近于世俗社会。这也是佛教的一大特色,密宗在修学过程中不受世俗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观念的干扰,而始终保持着佛教传统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