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正文

王姓的来源简介,王姓有什么来历

2023-09-27 算命

王姓有什么来历

王姓来源复杂,派别甚多,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即多以爵为氏,天子之后代多以此为姓,也有不少人是赐姓王的。

王氏姓源繁多,但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相传周灵王姬泄心,太子晋曾对其直谏,触怒龙颜而被废为庶民,主要居住在太原(今属山西)、琅邪(今属山东胶南县一带)等地,因晋及其后裔祖宗为周天子,因此人们便称其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了。

天下王氏出太原。始祖太子晋,约生于公元前 565年,乃周灵王太子,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为黄帝第42世后人,曾避居太原。

时人呼之为王家,即周王家的人。其姓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

因始于太原,故称太原王氏。后人尊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尊晋公子宗敬为太原王氏立姓始祖。

宗敬逝后,葬于晋阳北五里。其后裔瓜瓞绵延,人才辈出,比如王翦(秦国大将)、王允(东汉名臣)、王僧辩(南朝将领)及其孙王圭(唐初大臣)、王勃、王维(唐代诗人画家)、王审知(五代国王)、王祜(宋代兵部侍郎)等,王氏成为太原地区最显赫的望族,太原也成为海内外王氏之祖地。

王氏衍派,为数众多,就现所知的有 200多个。其中著称的衍派为“开闽王”、“郎琊王”、“三槐王”、“潮州王”、“琼崖王”、“赣湘王”等。

这些衍派的后裔,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如郎琊支派的王充(东汉哲学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东晋书法家),太原支派临川分支的王安石、王安礼、王安国兄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赣湘支派的王夫之(明末思想家,世称“船山先生”)等。 据日本栗田宽《氏族考》说,日本“山田、山田御井志、广野、三宅等六氏皆为王氏传人。”

王、游、尤,沈乃同宗,由于历史上遭困避难而换姓之故形成。 “太原王氏”根在太原,“技传海外”,与中外文化交流及开发南洋密切相关。

早在隋朝,隋炀帝就派礼部主事王君政南下出访。 唐太宗贞观年间,官左率府长史王玄策奉命三使天竺。

明太祖洪武八年,中国钦差大臣王三品娶文莱一世穆罕默德之女为妻,永结同好。明代宗景泰六年,马六甲王入关,明朝皇帝诏给事中王晖回聘。

清代,南方民众渡洋南下日盛。至道光年间,有王晋卿者在泰国建别墅,办医局,设学堂,办矿场。

随后,便有闽立、潮州、琼崖、赣湘、三槐等太原王氏的衍派子孙相继南下,有的远迁欧美,以东南亚为数最多,足迹遍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如在泰国,王姓约占旅泰华人一半。

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先生也是王氏后人。历代王氏后人对开发南洋和加强中国同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西太原已在著名的风景胜地,与太原王氏同属一脉的周室祠庙——晋祠,修筑了太原王氏宗姓始祖子乔祠,成立了“海外太原联谊后援会”,并于1993年 4月隆重举行“太原'93世界王氏恳亲联谊活动”。参加此次盛会的有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太原王氏代表 200多人。

王姓起源有八: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为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

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

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

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

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

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

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

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

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

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

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

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

谁能介绍下王姓的由来?

王姓是中华第二大姓,据2002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王姓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

4%,8600多万人。在王姓历史上形成的21个郡望中,三 槐堂因以堂为号而未列入,但就影响而言,三槐王列太原王、琅琊王后位居第三。

三槐王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套庙王村,史书有记载,散 居南方各地的三槐后裔也一致认同。 三槐王氏宗祠以“三槐堂”命名。

第一个三槐堂建于开封,第二个三槐堂由王旦之孙王巩建于莘县套庙王 村,时间是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6年后,大文学家苏轼撰写了流传千古的《三槐堂铭》。

王练出任莘县尉 在汉字的演进史上,“王”始为象形字,关如火苗,“火盛为王”。 后来变为会意字,汉代大儒董仲舒的解释是:“三画而连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王”用作姓氏,有四大源头,即舜时的妫姓、商代的子姓、周代的姬姓和来自域外的虏姓。

三槐王氏源于姬姓。周的始祖名后稷,姬姓 。

至东周灵王时,长子晋被立为太子,人称“太子晋”。晋因直言敢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

晋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虽然最终没能 登上王位,百姓却仍以帝王视之,称其为“王子晋”,称其家族为“王家”。 久而久之,晋的后人便以为姓。

后世的太原王、琅琊王、三槐王 皆指晋为始祖,来历即在于此。 秦未,姬姓王氏后人王元因避秦乱迁居琅琊皋虞城(今山东即墨),后再迁至临沂,成为琅琊王氏一世祖。

西汉未,王元之弟王威迁居太 原,成为太原王一世祖。 东汉未年,姬姓王氏裔中出了王祥、王览这对名噪一时的异母兄弟。

王祥性至孝。母病思食鱼,隆冬无鱼可买,王祥乃脱衣卧冰,化冰求 鱼,后被列入《二十四孝图》。

王览性亦孝,且与异母兄王祥手足之情勘笃。母***王祥,王览每每舍命护之。

西晋初,王祥官拜太保,进爵 为公;王览官至光禄大夫、太傅,封即丘子。 东晋时,姬姓王氏后裔王导成为晋元帝司马睿的首辅。

司马睿曾任琅琊王,与王导友善。司马睿称帝后,王导任宰相,王氏族中有多人身 居要职,手握重兵,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东晋的元、明、成帝在位期间,王导一直任宰相,是稳定东晋统治的重要人物,琅琊 王也因而名声大噪。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琅琊王氏后人,他善行、隶,笔势“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被后人誉为“书圣”。

南北朝时期,姬姓王氏后裔王俭娶南朝宋明帝之女阳羡公主为妻。 其曾孙王褒始在南梁任职,后任北周光禄大夫、少司空,封石泉康侯。

唐代,姬姓王氏后裔王练出任莘县尉,携家迁居莘县(《初篆王氏家乘受姓源流序》:“方则,光禄卿,再传至练,为莘县尉,遂徒莘。 历数传,至言公,令黎阳。

”此事《新唐。宰相世系表》亦有记载)。

关于姬姓王氏移居莘县的时间,史有两说。范仲淹为三槐后代王质所撰的墓志铭中说“其先太原人”,至王言时才“占籍大名”。

元代赵 孟頫为王言撰写的简历《宋尚书兵部侍郎许国公赠太师尚书令王公纪略》中亦说自王言起定居大名莘县。 这是“王言迁莘说”。

欧阳修和宋祁 主持纂修的《新唐书》和《三槐王氏家谱》则认定王练任莘县尉时携家居莘,这是“王练迁莘说”。王练和王言均为唐代人,王言是王练的六 世孙。

王练迁莘说见于正史,安徽滁州三槐王氏家谱中又有其先祖王练任莘县尉并携家居莘的明确记载,此说应十分可信。 王练官职不大,其 后代却不乏位高爵显之人。

大官携家在外任职,其祖籍莘县并不为人知晓。至王言出任滑州(今河南滑县)、黎阳(今河南浚县)令时,距莘 县不足三百里,老家莘县才渐为人知。

王姓的来历王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姓了,我很想知道自己姓的

中华民族许多姓氏从山西开宗立姓,目前可查的有40多个,其中王、张、赵、魏、杨、郭、贾、郝、裴、傅、尹、霍、路、冀、万、解、蒲、温、芮、耿、荀、晋、籍、南、祁等姓氏均源自山西,上古母系社会八大姓之一“妫”姓也源自山西。

这些姓氏尽管有些因种种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但其中不少姓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中自强不息,人才辈出的望族。 天下王氏出太原。

始祖太子晋,约生于公元前 565年,乃周灵王太子,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为黄帝第42世后人,曾避居太原。时人呼之为王家,即周王家的人。

其姓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 因始于太原,故称太原王氏。

后人尊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尊晋公子宗敬为太原王氏立姓始祖。宗敬逝后,葬于晋阳北五里。

其后裔瓜瓞绵延,人才辈出,比如王翦(秦国大将)、王允(东汉名臣)、王僧辩(南朝将领)及其孙王圭(唐初大臣)、王勃、王维(唐代诗人画家)、王审知(五代国王)、王祜(宋代兵部侍郎)等,王氏成为太原地区最显赫的望族,太原也成为海内外王氏之祖地。 王氏衍派,为数众多,就现所知的有 200多个。

其中著称的衍派为“开闽王”、“郎琊王”、“三槐王”、“潮州王”、“琼崖王”、“赣湘王”等。这些衍派的后裔,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如郎琊支派的王充(东汉哲学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东晋书法家),太原支派临川分支的王安石、王安礼、王安国兄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赣湘支派的王夫之(明末思想家,世称“船山先生”)等。

据日本栗田宽《氏族考》说,日本“山田、山田御井志、广野、三宅等六氏皆为王氏传人。”王、游、尤,沈乃同宗,由于历史上遭困避难而换姓之故形成。

“太原王氏”根在太原,“技传海外”,与中外文化交流及开发南洋密切相关。 早在隋朝,隋炀帝就派礼部主事王君政南下出访。

唐太宗贞观年间,官左率府长史王玄策奉命三使天竺。明太祖洪武八年,中国钦差大臣王三品娶文莱一世穆罕默德之女为妻,永结同好。

明代宗景泰六年,马六甲王入关,明朝皇帝诏给事中王晖回聘。清代,南方民众渡洋南下日盛。

至道光年间,有王晋卿者在泰国建别墅,办医局,设学堂,办矿场。随后,便有闽立、潮州、琼崖、赣湘、三槐等太原王氏的衍派子孙相继南下,有的远迁欧美,以东南亚为数最多,足迹遍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如在泰国,王姓约占旅泰华人一半。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先生也是王氏后人。

历代王氏后人对开发南洋和加强中国同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西太原已在著名的风景胜地,与太原王氏同属一脉的周室祠庙——晋祠,修筑了太原王氏宗姓始祖子乔祠,成立了“海外太原联谊后援会”,并于1993年 4月隆重举行“太原'93世界王氏恳亲联谊活动”。

参加此次盛会的有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太原王氏代表 200多人。

民俗

「王」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

一 ; 出於「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二 ; 出於「子」姓。

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 三 ; 出於「?」姓。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 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於琅邪 ( 今山东胶南) ,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四 ; 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五 ; 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

六 ; 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七 ; 西钳耳族有王氏。

王姓主要出自哪三个姓氏

姓是中国第二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

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王姓便是第一大姓。除中国外,在朝鲜也有许多王姓的人。

在中国大陆,王姓人口占了当代人口的7。 4%,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就有至少74人姓王。

王姓总人口大约在8900万左右(总人口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共计8892万)。由於在粤语和长沙话等方言当中,「王」与「黄」的发音极近。

为区别两姓起见,王姓多以「三划王」或「三横一竖王」等作为强调。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王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来源和演变王姓的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子姓王氏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

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

子姓王氏的历史至今已经有约3100年了。经历了从秦朝一直到唐朝,再到今天。

期间子姓王氏一直居住在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了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2007-04-22 12:34:34补充姬姓王氏最多的王姓来源於周朝的王族,周朝的王族本姓姬,但从这个家族(以及周的分封国中姬姓的王族中)中不断有一些人由於失势或亡国而分离出来,因为他们过去是属於王家的因此以王为姓。

这一支王姓以王子乔为始祖。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定都於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传二十一世至周灵王(前571年-前545年在位),国都在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也被称为王子晋或王子侨),因为直谏被废为平民。

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当时的人们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就以「王」为姓。

传到第八代孙王错拜了魏国将军,姬姓王氏又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於河南洛阳一带。

秦末汗初,秦朝的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了躲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了最为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体。姬姓王氏至少已经历了2600年的历史。

在中国,90%的有家谱的王姓都源於姬姓王氏。姬姓王氏还可以被细分为三个分支: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封於毕国,春秋时,他的裔孙毕万做了晋国的司徒,功高位重,被封於魏,战国时,魏国、韩国、赵国三方瓜分了晋国。

后裔中最著名的是战国时代的「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灭了魏国以后,魏无忌的孙子魏卑子逃到山东泰山,汉朝初年,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被封为兰陵君。

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便称其为「王家」,从此便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了。

第二分支源於春秋初年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在位51年(前770年-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驾崩之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即周桓王。

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氏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临猗王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700年的历史了。

第三分支源於周考王(前441年-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於王城(旧址在今天的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

他的封地虽小,但处於东周王城的西部,历史上称其为西周桓公。周朝灭亡以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於王城而改姓王,后被称为王城王氏,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400年的历史了。

妫姓王氏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被秦国所灭之后,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被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姓王。

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区域,有2300年的历史了。外族改姓王姓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血液,还有许多后来改姓或赐姓王的,比较著名的有:汉朝时候的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候的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的乌丸人、隋唐时期西域月支国的胡人、唐朝回鹘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中的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朝的蒙古人、清朝时满州八旗的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

这些外族王姓随著时间的推延和经过通婚等,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相关资讯

优风水是预测未来爱情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真真正正看到未来了,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改变婚姻。
Copyright ©  youfengsh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202100764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