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是一样的,而在节日里我们是最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最孤独的时刻,但是需传统文化的陪伴,我们也算是拥有精神支柱。以上就是我们总结的关于冬至过后数九的顺口溜与冬至后数九歌谣的意思的全部内容,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过后数九的顺口溜:
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黄河中游: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呀门叫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黄河上游的《九九歌》
头九暖,二九冷,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河沿儿看柳,七九八九光屁股娃娃拍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bì lì)(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象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九九歌》 的另一版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扬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艳阳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歌(长沙)
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里);
三九二十七,檐前倒挂笔(冰柱);
四九三十六,行人路途宿(回家过春节);
五九四十五,穷汉阶前舞(赞春、送财神);
六九五十四,枯桠枝发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脱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脱去蓑衣戴斗笠。
冬至后数九歌谣的意思: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春秋时代,聪明的先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冬至这天吃狗肉,这个习俗相传是从汉代开始的,据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冬至吃狗肉习俗,发展到现代人们这天不但吃狗肉,还吃羊肉等各种滋补食品,以强壮身体。
我想起了成语“数九寒天”。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这个习俗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资料佐证,不过有资料表明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据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北方的数九歌,以北京版的通俗民谣为典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梨牛遍地走。
而南方的数九歌,典型的是: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为什么要数九呢?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学说,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不断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天来了!
明、清代时民间还有“画九”、“写九”的习俗,文化氛围非常浓。譬如,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面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当然是繁体有九个笔划的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完成一个字直到九九全部完成,则春回大地。节气的变化与书法的演绎联系在一起,多么美妙的时刻!
三九和四九是最寒冷的十八天,也就是明年的元月九日至二十六日,希望朋友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同时,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和补养!
小结:在冬至时节过后我们就可以数九了,而关于数九的顺口溜与意思我们也大致了解了,可以自己再去深入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