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吃货”,在我们国家每一个地方传统美食是不相同的,就像我们都知道的成都人喜欢吃火锅是一个道理的,在福建也有属于这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闽南冬至风俗有哪些?闽南冬至吃什么?
闽南冬至风俗 :
闽南冬至有祭祖习俗,冬至不可说“快乐”
在闽南地区,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吃汤圆与祭祖是很多地区必不可少的两大习俗。德化、惠安等地至今依然将冬至祭祖看作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要在这一天向逝去的先人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在过去一年的庇护。有些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会去各路庙里拜拜,祈求平安。由于冬至有祭祖的习俗,闽南人的冬至一般不能说“冬至快乐”,而说“平安“、”安康”等。
搓汤圆、吃汤圆、添一岁
闽南有句谚语:“未冬节着要搓圆,无讲是冬节。”闽南人吃丸子的节日,一年共两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头丸”)、冬至食“冬节丸”(年末的“尾丸”),寓意着头尾都圆满,一年到头顺顺利利,团圆美满!
一般在冬至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就会开始搓“冬节丸”,“冬节丸”用糯米粉制成,有白色和红色两种,个头比我们常见的汤圆小,中间没有馅,通常搓成丸子形状,也有些会捏成小动物形象。大人们常说“吃了冬至丸多一岁”,意思是吃了冬至的丸子就又大了一岁。因此,节前“搓圆”、操办的时候,都会先煮一锅来让孩子们解解馋,然后告诉他们又长大了一岁。
闽南冬至吃什么:
漳州冬至习俗吃“搓丸”
漳州一带,“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舂米“搓丸”。丸子颜色有红有白,并要捏几件小巧玲珑的玩具,俗称“捏鸡母狗仔”。如做成羊头、猪脚、花鱼“三牲”,还有荔枝、桃、梨、柑桔、香蕉“五果”……象征兴旺吉祥。“冬至”早晨,农家户户都要煮甜丸,粘贴在门户、谷仓、器物上,庆贺丰年,酬谢诸神 。除此之外,许多人家还要蒸糕粿,做寿龟,蒸年糕,象征年年高升(“高”和“糕”谐音),祈冀福寿延绵。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
福州冬至习俗吃米时
在福州传统小吃名店安泰楼,一位做小吃的师傅说,“米时”和糍粑都是福建冬至节的特别食品,做法上有点区别,但是口感差不多。糍粑是米蒸熟了用石舀捣成糊状的,这种做法在闽北一带比较流行,叫糍粑。而福州一般用米浆直接搓,就叫“米时”。福州民俗“米时”与糍粑其实是差别挺大的两种食物。而且在冬至节的民俗内涵上“米时”也要比糍粑更丰富。”
厦门冬至习俗吃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习俗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沙县人吃汤圆
沙县人的汤圆,汤汁中喜欢配于竹笋、香菜等作料。因为沙县临近三明市区,所有有些习俗已经逐步消失,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舞龙舞狮什么的估计只有在乡下可以见到。 将乐农村过冬至,有用豆粉、黑芝麻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的习俗,以表吉利,然后蘸上豆粉、黑芝麻、红糖等配制的佐料,吃起来柔韧鲜滑,香甜可口。
客家喝米酒、制腊味
客家人称冬至为“冬节”、“亚节”。宁化流传着这样的民谚:“冬至至长长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长。”所以冬至他们会进补和酿米酒、制腊味等,而乡民们进补首选的是狗肉,那天他们大都买小狗宰杀,用狗肉配一些如当归、党参、熟地、黄芪、人参等补血补气的中药煨或清炖后食用,且须早晨起来服用。也有一些乡民取猪蹄、公鸡等配补药炖食。
小结:冬天是一个纯白无瑕的季节,在寒冷的风中我们逆风前行,向着家里温暖的热汤努力而不惧风寒的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