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圆满,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创作简易图时,把简易符(即现在八卦图的阴阳符)排列成一个圆形即一周的形式,阐明了周和易是简的主要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并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简易道德经》里的这个完美的“周”字。无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简易的简字。大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易的根本现象。恒之无休而无不果,说明了易,就是物的变化而成事,物每一点变化都有一定的结果,这就是易象。“简之周”和“周之易”说明了周是简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简周易”。“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说明了“简易图”是判断推理的一种测探工具
《史记》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周文王姬昌被殷纣王拘于羌里而演《周易》。羌里在今河南安阳市南15公里处,是一座突出地面5米的高台,叫“王相岩”,它长宽各100余米,据考证是殷商时代的监狱。
《周易》发祥地的奇异景观曾引起许多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关注和重视。他们陆续前往探察和研究,但是至今未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在这《周易》的故乡有两处奇景,世所罕见:一是“冰冰背”,二是“桃花洞”。
在王相岩北距离不过1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壁立如簪的山峰,山峰下有一个乱石纵横的山坡,便是令人奇异莫测的“冰冰背”。这里属于太行山脉,海拔1500米,前面是龙床瀑布,背后是历史悠久的车谷寺。龙床瀑布犹如一道白龙从奇峰怪石、百丈悬崖中飞腾而去,映着阳光幻出七色彩霞,又如一道美丽的长虹横架山间。最奇异的是在这片乱石纵横的山坡上,到处渗流着涓涓的细泉。每逢阳春三月,天气转暖,泉水便开始结冰,以后天气越热,结冰越厚,待到盛暑六月,赤日炎炎,游人满身大汗时,这里却冷气袭人,结冰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但是一过八月中秋,天气转冷,这里的冰块却又慢慢融化。冬季,泉水逐渐转暖,待到寒冬腊月,正是满天飞雪、冰封大地之时,那里不仅没有积雪,反而热气蒸腾,水暖宜人,成了一泓温泉。
在距离“冰冰背”西南数公里处,又有一处异景,名唤“桃花洞”。它在王相岩附近,比“冰冰背”高200米。这里山峦起伏,景色秀丽,云雾缭绕,峰立如削。山峰下有一奇洞,洞上悬崖百丈,荆棘丛生,洞的周围绿草如茵,一片桃林。但奇怪的是这些桃树在融融春日却不开花,偏偏在寒冬腊月之时万花怒放,越是冰天雪地,它越开得繁盛鲜艳。远远望去,犹如在一个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中呈现一片绚丽烂漫的红霞,使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