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传》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承认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并且有其永恒规律,认为天地万物到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系辞》以“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法则和万物化生的泉源:以对立面的互相转化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发展的前途。这些都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易传》流传下来的版本是魏晋时期王弼、韩康伯注本,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作疏。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曾经依照程颐的意见对《系辞》中的个别章节作了调整。
可见,《周易》确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作,也是一部古老的哲学书,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魂。它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几千年来,帝王将相、士大夫、学者、名人,孜孜不倦地皓首穷经,把它作为治国、为人、为学、处事之本。孔子在《论语》中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唐太宗宰相虞世南明确宣布“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近代史学家郭沫若把《周易》比作一座神秘的殿堂;曰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欧洲哲学权威CLG捷恩谈到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典时首推中国的《易经》;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八卦是东方科技史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美国哈佛商学院将《周易》翻译成英语要求学生研习。目前,中医用它治病,历法家用它定历书,数学家用它创造电子计算机,化学家用它分解化合物质,哲学家用它创新定律,军事家用它指挥战斗,建筑风水师用它选择居住环境,命理学家用它趋吉避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闻名世界的重大科研成果共14项,其中有12项源于《周易》理论。
《周易》的这种理论与当今科研成果的吻合,理应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我们不仅要在思索中得到启发,更应在启发中有所创新。下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易》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