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陈抟老祖《心相篇》以古为师,如何才能生活的更好!
《心相篇》是道家的著名人物陈抟老祖(陈希夷)的不朽之作。陈希夷,名抟(871—989),号扶摇子、希夷先生,安徽亳县人,是五代至宋初时的道家隐士,寿至118岁,相传太极图就是陈抟老祖所作。《心相篇》全文虽仅有一千五百余字,不仅揭示了易学的精髓,而且告诉了我们安身立命之根本。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实乃是大道至简的垂世之作。让我们继续品读。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是说,整天将生死大义,英雄豪迈之词挂在嘴上的人,当遇到生死危难之时,必然会退缩;与人交浅言深,见人就称知己的人,一定是轻薄、无信,不值得交往之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现在社会人与人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多,说话也慢慢成为了一种艺术。但当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深刻本质后,就不会轻易谈论,因为深知“言不尽意”。如果明白“了生死”的不容易,就不会轻易谈生死;如果明白“人生得一知己”已然难得,就不会逢人称知己。甚至,当我们轻率的谈论任何事时,多半都意味着对此事缺乏正确的认识。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是说遇到大事敢于担当,且任劳任怨的人,定是栋梁之才;遇到小过错,就立即逃避、推诿责任的人,绝不可信赖亲近、委以重任。至于“担当”或”逃避”,由于起心动念不同,而善恶自分,一个是厚德无私之心,一个是自私自利之心。
大多数人都向往成功,由此应该反省自己,想成为栋梁之才、成功人士,是不是能够任劳任怨?古时的学徒都要从打杂做起,六祖慧能初到黄梅寺,也是从舂米、劈柴做起的。说话说好了,还要能具体去做事情,而且关键的是,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又说:闻过则喜。因为人是要在犯错中成长进步的,总是逃避过错的人,一定无法真实的面对自己,谈何诚信,谈何进步呢?这样的人当然无法信任和委以重任了。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意思是待人处事不留余地,尖酸刻薄的人,易遭横祸,而且贻害子孙。处事待人敦厚仁慈,留有余地之人,会天降福禄,健康长寿。《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能够效法大地,自然不会与物难堪,亡身还害子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可能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就能救人于水火,常受人感怀自然身心舒泰,而恃才傲物、仗势欺人的人容易遭人怨恨,如此怎能常保平安呢?凡事都是有因有果。当然,一个人能够善待他人,一定首先是能善待自己的人,试想如果人人都能与人为善,这个世界一定很美好。
这是关于说话、做事和待人的学问。我们学习《心相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看相、算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吉凶产生之根源,《易传》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厄运、趋吉避凶呢?唯有深信因果,自求多福,即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