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易经》易经与心理学:易经的心理学解读
对于《易经》而言,套用王冰对《黄帝内经》的评论:“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历代解说《易经》的人,可谓是汗牛充栋,比比皆是。《系辞传》中说:“《易》之为书也,推天道以明人事”,这一句话可谓蒿矢之论。《易经》讲的所谓天地阴阳之道,其落脚点实乃人心之道。若纯以自然万物之道而观《易》,则意趣甚远矣!天人合一,其重心在人而不在天。
《礼记·经解》中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贼……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所谓的“洁、静、精、微”的《易》教,其实就体现在人的状态上。深入学习《易经》的人,其为人也:
洁:思维有条有理,做事井然有序;
静:为人比较沉稳,举止很是安闲;
精:善于分析综合,洞察事物本质;
微:及时捕捉几微,拥有先见之明。
但是,人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偏,只要心开始走偏,就会变得贼头贼脑,神神道道!这就是所谓的“《易》之失,贼”。比如说学《易》之后,一切都依赖于占卜,希望能够“未卜先知”,事先就看到事情发展的结果,从而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这其实就是倒果为因,不想付出,光想收获,希望通过捷径得偿所愿,最后只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其实,占卜什么时候才能用?才有用?才会用?这是一整套的对人性、人心、人情的把握才能通晓洞明的。《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列子·说符》中更是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料事如神,看起来很让人羡慕,其实是祸殃的起点。占卜的时机,很多时候都是在两可之间,不能确认之时,才会去用的。而不是在做事之初,先去占卜,那样人就永远不能成事了!因为“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
南宋·赵汝楳《易雅》中说:夫儒者命占之要,本于圣人。其法有五:曰身、曰位、曰时、曰事、曰占。故善占者,既得卦矣,必察其人之素履、与居位当否,遭时之险夷,又考所筮之邪正,以定占之吉凶。
一个人占卜的时候,需要考察这个人的人品、他的位置、当下的社会、所做的事情(是否合乎大家的利益)等等,来确定占卜的结果,而不是单单只凭借卜得的卦象与爻辞来判定吉凶。如果所做的事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话,很难不成功;如果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占,即便卜得的吉兆也很令人怀疑。古今中西,概莫能外。
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讲,《易经》是讲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趋势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观察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来把握其中的势——这就符合了天地之道;如果没有这样的思维,认为学《易经》就是算命的,学会《易经》,通过算命就成了先知先觉的“神人”,这就入了旁门左道,就是“《易》之失也贼”。对于《易经》而言,历史上就有易有象数辞理之分。学《易》者往往得于义理(经学)而贼于象数(谶纬),因而有汉代经学与谶纬之争。
《易经》最核心的意思是什么?《易纬·乾凿度》中说:“易有三义:变易、易简、不易”有人解释说,变易是相,易简是用,不易为体。按照我的理解,参照《易纬·乾凿度》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易有三义:“交易、变易、不易”。
什么叫做“交易”?其实这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易经》是讲变化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只有相交才能产生变化。《道德经》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报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冲而为和气,冲的过程就是交的过程,没有交就没有和。《国语·郑语》中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一样的声音就不能形成动听的乐曲,只有一种颜色就不能组成美丽的图案。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产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一样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就好比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世界上只有男没有女,或者只有女没有男,人类就要灭绝了。
变易是什么意思?就是指相交以后的变化过程,到底会怎样变,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变化的结果又会是什么?这世界上无物不变,但是变化有没有规律?能不能把握住变化的规律,甚至将这种规律为我所用,这是我们研究变化的用意。如果这种变化就像布朗运动一样,是完全无规律的,那我就不用再关注了。人们也就没有办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了,我们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了。《易经》也就没有什么用了!
不易是什么?就是指在所有变的因素中,总有那些不变的东西,那些不变的东西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它是整个变化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需要逻辑思维才能将其提炼出来的,是整个过程中看不见的部分。如果这部分没有得到最核心的阐述,没有发现它的存在,那么所有对于变化的研究,就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发现变化中最本质的东西,这样的研究,就留于形式,对于我们、对于我们在人世间的生活,就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了。
如果从心理学来看,“交易”指的就是生命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生命前后过程的影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互影响,生命与文化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变易”指的则是我们到底会相信什么——是相信命运还是相信自己,是相信统计还是相信逻辑,是相信感觉还是相信直觉?而“不易”指的则是外界有很多不变的东西,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很多时候会固守自己的模式,而重复自己的模式。同时,即使我们对自己内在有很清晰的觉察,在觉察状态下所做的选择依然也是那个当下最确定无疑的选择,这个是无法更改的!具体心理学对于“交易”、“变易”、“不易”的解释如何,我们下回分解!
《易经》是研究天地人生演化大道的,其起点就从“交易”开始,所谓“天地气交,人在其中矣”,此谓“三才”。而所谓“五行”,则是“阴阳二气交舞于天地至间”而呈现出来的五种运行轨迹而已。对于《易经》中的“六爻”,所谓“爻”者,交也,象蓍草之相交也;爻者,皎也,日光月光交会也。而“六爻”者,三极之道也(天地人三才亦谓之三极)。所以,《易经》之中,无处不交,无物不交,无时不交,不交即无所谓“易”也,变化无从生也。
从心理学来看,交易指的是生命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又包含以下的几种情况:
1、生命是一条经验的河流。而一个人的当下,就是之前生命阅历的综合。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早期,是他的各种心身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他用这种在生命早期形成的模式,来面对他未来的生活、工作以至人生。生命早期形成的心理创伤、未被满足的需求,会限定一个人的生命方向,朝向某个方向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如果不能觉察的状态下,我们就会感觉我们被命运所操纵,身不由己,直到有朝一日,突然觉醒,才知道曾经的惯性是如何强大!
2、精神分析学派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发现了“投射”这样的心理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自身出发,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和事。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你对待别人的方式,是被别人培养出来的;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也是被你培养出来的。我们对世界对人都有一个最初的设定,我们按照这样的设定去和别人打交道,别人就会去应和我们的方式,我们也会去应和别人的方式,这样相互影响之下,我们就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很多事、很多关系就成了无可奈何,不可更改的状态,我们也就在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模式,伤害别人,同时被别人伤害!
3、所以,要想建立亲密的关系,我们很多时候就要从觉察开始,从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开始。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当我开始真正发生变化之后,就会发现,对方对待我的方式也在改变。慢慢地双方相互连接的方式就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天堑变通途”,沟通越来越好的状况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这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建立的关系,将会是越来越稳固,越来越深入,精神上的伴侣与知音,就来自这种会心相遇。
4、对于文化与人格之间的影响而言,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即便是同一件事,也会有它“一体两面”的状况。比如“孝”,这个到底好还是不好,很难定论。它压抑了中国人的个性,但是它却我们家庭和睦稳定,这个东西来自于文化,又通过一种文化的氛围、场域、舆论的环境等等作用于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产生一种内在的认同或者对抗,让我们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念,内在设定了一个自己的心理界限,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良知和良心。有良心很好,但是良心却让我们发生很多的愧疚,又在不断地影响我们的心身健康,这种影响,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根骨灵魂,很难改变。
5、我们在这种内在的心理约束(良心与良知)与社会的道德法律之间摇摆不定,冲突挣扎,既想进城又想出城,既想自由又不想孤独,我们终究要活在关系之中。在人与己之间不断取舍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体会到孔子所谓“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那种状态,才知道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有底线的自由,是戴着枷锁去跳舞,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6、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很早就知道了达尔文《进化论》中所讲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环境在选择人,人也在改造着环境,正是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我们才知道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这以上种种的所谓“交易”,都是人活在天地间,所要面对的各个层面的相互影响: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在所有的关系中,最需要的是觉察:觉察自己的状态,觉察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觉察我们对环境的适应与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可以如何面对内在、外在的各种关系,在运动变化中掌握一份主动。
物理学中有所谓的“测不准原理”,就是说在粒子级别的物理运动中,我们没有办法同时了解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用海森堡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能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错误的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没有办法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这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尽管这只是微观世界的一个规律,却可以说明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我们今天可以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的基础,在于两种可能:一是概率统计,二是逻辑推导。
概率统计比较好理解,而逻辑推导则是出于我们对之前发生事情的一些回顾性总结,得出的一些规律性的发展倾向,其实它也是概率统计的一种,但这种概率统计的状况更经得起检验,相对通用,可以用逻辑与事实来反复验证,符合大多数规律,所以我们就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所谓的逻辑!
《易经》在远古的时候,就是占卜之书。占卜这两个字,其实就很有意思,它分别代表着两种倾向:卜字是龟卜,是对龟甲进行钻凿烧灼之后龟壳上的裂纹,象征着卜兆,人们根据卜兆来猜测上天给予的预示。占字则是日晷盘及日光投影的写实,它讲的是测量,是根据投影长度来测算太阳时的工具。其实,这就是使用《易经》时两种不同的倾向,一个偏向于今天所谓的科学方法,通过测量的方法来进行,这个严格说起来像概率统计;另一个则是侧重于解释性的,是一套话语的逻辑系统。没有办法说哪一个更好,主要看我们更相信哪一个,相信了这个东西就开始影响我们的生命,正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曾经用心理学的方法治疗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个母亲,生了孩子一个月以后,她的孩子去世,这个母亲悲伤欲绝,总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我在对她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就给她讲了一个佛教前世今生的故事,指出她和这个孩子的缘分只有这一个月,这个孩子这一世来就是为了和她了缘。当她接受这样一种说法之后,那种无法形容的悲伤自然就消散了。佛教的前世今生就是一套解释系统,相信它的人就会受到它的影响,然后就变得心安了,这就是解释系统的重要作用。心理学中就有这样的说法,一件事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去评判和解释它。我们的态度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概率学对我们也有很大意义,我们之所以去做事情,之所以会努力,就是为了争取可能性,争取更大的可能性。而可能性有多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同样是一件事,比如半瓶子水,悲观的人看到了失去,乐观的看到了拥有,积极的人会去争取,消极的人只会逃避。这中间最重要的是选择,今天的我们经常碰到“选择不能”的状况,有的时候是因为选择项太多,比如网购的时候;而有的时候则是因为选择项太少,比如我们钻了牛角尖。因为事情的多变性,让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莫衷一是,不知所措,在那一刻你选择了什么?是天意,是掷骰子,还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或者借助于所谓的《易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占卜的结果,又或者是“大易不卜”,看到事物发展的全程,看到所谓的“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本能,就是趋生避死,趋利避害,趋吉避凶。面对所有的变化,到底我们该作怎样的选择,其实这就是生命最核心的学问,是生命的最高智慧。有的时候,一次选择的结果,带给我们的就是死亡,是生命最难以承受的结果,选择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所谓人生的命运,不过是一次次选择的结果累加而成的轨迹。可能我们面对的选择有很多,我们也可能会做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结果,这些都是可变的,但是在作出选择的当下,我们那一刻的选择,却是非常确认的,只能有一种,也只能是那一种,这其实就是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的“不易”。
之所以说选择是最高智慧,我们可以可以看看下面的这个表格,在这里,有很多不同学派、不同人物对生命的一些感悟。比如孔子所说的“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这个又被称为“三达德”。在《圣经·旧约》中就被表达为“愿上帝赐予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愿上帝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愿上帝赐予我智慧,让我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的勇气是用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而对那些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或者鞭长莫及的部分,需要我们学会接纳、学会理解、学会认同。如何分辨哪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哪些是我们不能改变的,这就是生命的最高智慧。
具体如何进行选择?其实只要有三步就够了,所谓“下棋看三步”。首先我们要知道有多少可以选择的可能性,之后考察每一种可能性所对应的结果,最后则是这种结果对我意味着什么?这就是选择中的诀窍。但归根结底,所谓的选择,我们当下这一刻的选择,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我们在当下这一刻的需求所决定的。我知不知道自己内在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我在生命经历中的需求缺失是什么?如何发现,又该如何满足?这需要有最深的觉察。所以心理学教给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在觉察中选择,在选择中拥有更深的觉察。
对于《易经》而言,其实可以进行的选择大概有三类:阴、阳、和——即所谓乾道、坤道与和道(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件事至少有三种以上的可能性)。如果从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而言,所谓乾道,指的是年轻时我们向外在的探索,不断地进取,努力地拼搏,孜孜以求地获得;而人到中年以后,慢慢开始沉淀,慢慢地蕴蓄,越来越沉静,从原来的动之极,逐渐向淡泊宁静转化,等到七十岁以后,慢慢就掌握了生命的韵律,既能阴也能阳,既不阴也不阳,想阴就阴,想阳就阳,这就是孔子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也是《易经》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
总结起来,所谓的“易有三义:交易、变易、不易”,其实讲的是相关生命的规律。“交易”指的是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形态:生命因交合而产生(天地之交,阴阳之交,心身之交);“变易”指的是生命的本能与生存的智慧:我们的本能就是趋生避死、趋利避害、趋吉避凶,我们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和逻辑推导的方法来了解可能性;不易指的是生命的态度与生命的智慧:生命的最高智慧是选择,在觉察中选择,选择对于当下的自己是不变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它代表了我当下有什么样的需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该怎样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如何在既不伤害别人和能够满足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选择两难的时候,正是“中心疑”的时候,往往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到求助于“易经体系”,用占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解决内心的疑惑。但在《易经》中,其实对于以“卜筮”之法进行选择,是有着很多的限制的。比如:无事不占;不动不占;不疑不占;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为同一事反复占问。
占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只有在遇到家国大事的时候,才能进行占卜,卜问吉凶,而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事情都用占卜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没有事,或者事情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或者自己内心没有什么疑惑,或者占卜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不够虔诚,这些情况都不能使用卜筮之法。如果对一件事进行反复占卜,其实就是内心惶惑不定,这时候的占卜,根本对于作决断没有任何的帮助,还不如不卜。
真正高明的人则是“大易者不卜”,“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如果内在有很强大的自信,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内心没有什么疑惑,反倒是可以心想事成,根本不待于占卜。除了强大的信念之外,还需要对“道”的把握——其实就是要了解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顺“势”而为,才能看到时机,把握时机,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我的新心学体系中,有相关于“脑”、“心”、“身”的分类体系,大致相当于西方心理学的“知”、“情”、“意”的分类而有所不同,具体的区分我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述,未来可以参考我的新书《新心学入门》。在这个分类体系中,我认为:变易实际上就是思维模式的特征(可能性);交易则是情感模式的特征(交互影响);不易则是行为模式的特征(习惯习俗)。条列如下,以备各位同好参考:
相关《易经》的心理学解读内容还有很多,这里仅就“易有三义”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以后如果有机会,还会有更多的内容来跟大家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