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是具有朴素的直观的两个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具体事物间有正反两个方向,如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事物运动向上升为阳,向下降为阴,古代思想家联系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向,就利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个对立和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而且这种现象存在一切事物当中具有普遍性。 阴阳是一切事物发生的根源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即无形无体之物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这里所指的“道”是一切万物生生之道,如《道德经第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大宗师》也说:“夫道一生天生地”。由于世界的原始运动而有物,“物”的变化才产生阴阳两端,是事物变化的开始。因此说“道”也是原始之气的运动,至西周末年,伯阳父用阴阳活动解释地震,《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老子四十二章》故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则肯定阴阳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此段老子对物生的观点,他认为:“道”是在讲述产生原初混沌之元气,这原初元气是出天和地,天地生出阴气、阳气以及和气,和气生出千差万别的物质,万物都是包含着阴和阳,阴阳混合适中,就生成新的和气,说明阴阳是有物质基础的,由天地自然规律“道”的变化而生两种不同概念,并且还说明“道”运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二是转化,即所谓“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之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都是有或无的统一,包括有某些朴素辩证因素,说明阴阳的原始本源为唯物的具有朴素辩证法因素的哲学范畴。中医也是沿着唯物主义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发展,因为《老子》是我国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典籍,老子本人相传是春秋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与《黄帝内经》创始时期不远,因此,《黄帝内经》受其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黄帝内经》之阴阳学说发展为系统性理论,而且与医学紧密结合,不能以老子的阴阳简说相推经验。如《天道章》第七十七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