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论(上)
阴阳概念是易经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任何研究易经的人,初学者或者学有所成者,都要或轻或重、或浮浅或深入的接触这个概念。初学者在初学之时,首先要碰到什么是阴阳,对阴阳的理解以及有什么作用;学有所成者,更要对阴阳概念负责,要对阴阳概念作出自己的知性解释,否则的话,就不足以谈易经,不配称为学有所成。
对阴阳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是告诉你世界上任何物质自身,物质与物质之间,都分有阴阳。比如太阳与月亮,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一切刚性的物体为阳,一切柔性的物体为阴;一切积极的、向上的、温暖性质的物体为阳,一切消极的、向下的、冰冷性质的物体为阴;一切有形的为阳,无形的为阴;一切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在同一物体内部,比如人体中,头部为阳,脚部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心脏为阳,肾脏为阴等等。
以上对于阴阳的解释,学者省劲,不需要费多少口舌,只需要指给你看就可以了。听者也只有认可的份。
再深入一步,接触阴与阳的关系。阴阳不交。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很好解释,很好举例子。比如男女不交合,则不能延续生命。比如只有阳光的阳性作用,没有雨水的阴性作用,庄稼会旱死;只有雨水的阴性作用,没有阳光的阳性作用,庄稼会涝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往往是从同一物体内部又可以分出阴阳来给以解释的,如男性为阳,这一阳性生命体中,又有肾脏、血液等阴性机体。女性为阴,这一阴性生命体中,又有头部、心脏等阳性机体。阴阳平衡。阴盛阳衰。阳盛阴衰。是区分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内部,阴性与阳性所占比重,所占强弱之势。阴阳平衡。这个概念,是人的一个观念,是人的认识形成、知识积累所得。
研究易经的人,还会告诉你,在易经中,除了文字语言系统,还有一个符号系统。还会告诉你易经的这个符号系统,是由于易经八卦产生太早,没有文字语言,先有了易经八卦。没有文字语言,古人只好用一些符号来表示,这就形成了易经的符号系统。还可以进一步指给人们,在易经的符号系统中,连着的中间没有断开的道道,表示阳,称做阳爻;中间断开的道道表示阴,称做阴爻。
研究易经,是要接触“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的。
用上面诸多对阴阳的解释,对阴阳概念的解释,应该说是清晰的,不存在含混。当我们接触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时候,这就成了问题。阴阳之道。道的问题。什么是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样问题会清晰一些。我们上面解释阴阳,都是从“器”的方面给阴阳以解释的。是形而下。道的问题是形而上的部分,是哲学。老子说了,道这个问题,可以解释,又有解释的难度。甚至“道”这个命名,也是很勉强。因此老子的《道德经》,也是形而上一下,形而下一下;一脚踢在门里,一脚踢在门外。
研究易经研究不到易理上,研究不到哲学上,研究不到形而上上,算不得大师的,接近不了圣贤的。于是历史上有几个不死心的,弄啊弄的,搞出了“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这么个程式。这里的“极”,也就是极、端的意思,边际的意思。“无极”,也就是指出个混乱、无秩序、无规律的一种状态。“太极”也就是有边际,有大边际,根本边际的意思。“两仪”有如两翼,分阴分阳。把“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程式,放社会意义上理解理解,会清晰得很。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战争与动乱时期,我们可以称为无秩序时期,可以称为社会上的无极时期,可以称为社会学意义、社会学领域中的“无极”。当社会有了一定的秩序,大的秩序,根本秩序,我们称为“太极”。战争与动乱中,得“太极”者得民心。得“太极”者得太平。这一点,学习易经者,尤其应该重视。这也是中国社会历史上精通帝王之术、精通太极之学、所谓得道者,在战争与动乱时期特别应起的作用,特别应该懂得的社会太极学,特别应该懂得的怎样于无极中求太极,怎样于社会无极中求得社会太极。惟有此,为民心所向。此为治乱之道。
治乱之道即为阴阳之道。无极与太极,关系上,不是“生”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生”的关系,不是必然的生成关系。无极之后,可以有太极,太极之后也可以有无极。自然之道如此。社会之道如此。天人感应。天人相应。自然之道如此而有相应的社会之道。有如此的社会之道也不会没有如此的自然之道。战乱之后,可以有太平,太平之后,也可以有战乱。太极而后有两仪。太极之中有两仪。分阴分阳,分轻分重,分善分恶,分刚分柔。太极即两仪。两仪即太极。太极与两仪的关系,不是“生”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生成”关系。
孔子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求社会太极。有阴阳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妻。伏羲,创造易经八卦者。女娲,施行易经八卦者。伏羲,测得阴阳之道者。女娲,施行阴阳之道者。伏羲、女娲,首订婚姻之礼,首开社会阴阳两仪大秩序。社会有无极有太极,人生有无极有太极。人生中的乱与有序,乱,为无极。有序,为太极。
阴阳论(下)
研究易经,要很重视孔子。要很重视孔子《易传》阐发的易的作用,以及有关易的创生的内容。孔子在《礼记》中谈到一句,他达到了商代的易经《坤乾》,应该为归藏易。是说孔子对易经的知识,来自归藏易。不是周易。不完全是周易。从文王、周公为《易》作的卦辞、爻辞来看,二公知道洛书之图,不知道伏羲八卦之图。如坤卦讲利东南不利西北,讲洛书方位,不讲伏羲方位。这样我们读《易传》,就应该有所区分,区分哪些句子讲了周易,哪些句子讲归藏易。
易有三才,有天道也,有地道也,有人道也。易经中,易的概念中,是不讲“三”的。易讲阴阳。有一阴必有一阳。有一阳必有一阴。易的规律,是偶的规律,双的规律,双数的规律。有偶无奇规律。老子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不这么讲。易经不从一开始。易经从太极两仪开始,易经讲二。易经讲二、四、八。《易传》中有些话显得不是孔子的话。如果是,孔子说错了。
易无三才。易无人。如果讲天道为阳,则有一个为阴的地道也就可以了。人道从何而来?与人道对应的是什么?人道为阳还是阴?如果为阳,什么是阴?如果为阴,什么是阳?阴阳不离、阴阳对应,是为道,是为易道。易有三才,而乱阴阳之理。何况,天地相对,天地这一对阴阳概念,并非阴阳概念中的元概念。阴与阳,才是阴阳概念中的元概念。其他如天地、上下、卑高、刚柔、男女等等,都只是阴阳元概念中分别所指。易经中的阴阳概念本身,指的是什么呢?
太阳为阳。月球为阴。民间俗语,太阳也叫老阳,月亮也叫老阴。以老阳称太阳,以老阴称月亮,由来已久。应与易经八卦中的老阳、老阴之称,为一个意思,也一同由远古叫到了如今。并且应该是先有对太阳、月亮的这种称谓,后有伏羲取阴阳之义。
阴阳为概念。阴阳为能量。阴阳为作用。此三者,为易经中的道。阴阳能量,是指太阳的光的能量与月球的光的能量。易无三才。易有三才。我们以日、月为阴阳。以地球为阴阳作用的对象,作用的表现,作用的现象或显象。我们去掉《易传》中的三才之说。我们去掉《易传》中的天地人三才之说。我们纠正天地人三才为太阳、月球与地球。地球,为受者,为被作用者。为显象体,为象。而人为象中之象。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阳的作用向下。阴的作用向上。阴阳作用相反。太阳的光的作用从这一面照向地球时,月球的光的作用则是从另一方向上作用于地球。这里应该明确的是,阴的作用不是指地球本身,是指月球所反射的太阳光的光的能量与作用,即月光的能量与作用。
地球三者之间的阴阳二气,存在着八种关系。中国古人称之为“八卦”。八卦,就是中国古人发现的“道”。
其中太阳对于地球的作用,称之为阳性作用,在易经符号系统中,用一画相连的“—”阳爻来表示。其中月球对于地球的作用,称之阴性作用,在易经符号系统中,用一画断开的“- -”阴爻来表示。
太阳对于地球的作用是直接的,因此阳爻的符号,画为一直线。月球对于地球的作用,是对太阳光的反射,是间接的,因此阴爻的符号,中间断开了一下,表示其间接性。要注意的是,原始的阴爻符号,中间并不断开,也不是平着的一画,而是“^”形状的那种。太阳赋予万物以形体;月球赋予万物以性情。此为阴阳的根本作用。日落月出;月落日出。有日无月;有月无日。日月不同在。此为阴阳的根本性质。故阴阳不同在,阴阳互败。对于任何生命,有形体,又有性情,所以为阴阳交媾之物。此则阴阳互成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关系。知识阴阳,就从太阳的作用,月亮的作用上去认知,去区分,去把握。
《易经》六十四卦中,任何一卦中安置阴爻、阳爻的依据,在于此。作用也在于此。
伏羲、女娲他们,发现太阳与月球作用于地球以及人类社会的八种关系。将此称作“道”。这种“道”,是绝对的“非常道”。不是汉代以来的易经界,所谈的“常道”。汉代以后皆“常道”。京房以至邵雍之流,用六十四卦去对应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返“非常道”于“常道”。而中国道士们也两千年以此为圭臬,还要在身体中龙啊虎的,返“非常道”与“常道”,走什么路径,都可笑的很了。当今依然不时地有这类“高人”出现。那些用八卦、六十四卦,去解释季节时序的人们。冬去春来,时序轮回,认知节气与时间,为“常道”。为老子所不谈。也不是中华民族所仅有。也不是中华民族第一个所有。也不见得中华民族最先进。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都有过辉煌历法知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是老子讲过的“道”。是远在老子之前的伏羲、女娲就已经发现,日、月作用于地球时,有另一个规律在。即日、月、地球之间的三八关系。这另一层规律,才影响到地球上、社会上的地震、洪水、虫灾、瘟疫乃至社会的太平或动荡。伏羲、女娲他们,把道应用到了及至,把这八种关系应用到了及至,发挥到了及至。以至可以补天,可以造人,可以立下中华民族万世不朽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