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李守力解读易经
蒙卦
4.1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蒙:亨通。不是我求童蒙,而是童蒙求我。初次占筮则告诉结果,再三占筮是亵渎神明,亵渎就不告诉他。宜于守正而占。
解读:
- 蒙卦是下坎上艮,即“山水蒙”,《序卦》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代表幼稚阶段,蒙昧,在人为童蒙。
- 蒙卦与上一卦屯卦是覆卦。易经64卦取“非覆即变”之偶为顺序,易经一共有32对卦,由于“万物负阴而抱阳”,就像一个家庭的最基本单元是夫妻二人,《易经》一共有32个家庭。
- 《易经》乾坤为首家,屯蒙为第二家。屯卦和蒙卦是反覆的关系(综卦),屯卦反过来就是蒙卦:
- 在64卦排列中,每两卦为一组,其后卦基本都是前卦的综卦(如屯蒙、需讼、师比等),碰到其综卦与本卦一样时,即变为错卦(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综卦又叫覆卦,错综复杂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
- 以后读者学易,都要把前后覆卦或变卦放在一起互参。屯卦“元亨利贞”四德全备,而蒙卦只有“亨利贞”没有“元”。由于屯卦为云雷屯,阴云密布电掣雷鸣,为天候,为开始;而蒙卦为山水蒙,山下出水,为地质,已经进入后天发展阶段,所以没有“元”只有“亨利贞”。
- “童蒙”原指儿童心智处于蒙昧状态,泛指所有尚未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由于《易经》即“东方圣经”,也即是先知书,易经是先知先觉,众生是未知未觉。自从公元前24世纪的大洪水(分水岭)以后,人类的右脑开始衰退,绝地天通,左脑觉醒,理性日益发达,到了殷商晚期,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在《连山》《归藏》基础上重新演绎64卦,代表了人类文化史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大融合,为以后500年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轴心时代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 卜筮,是人类从蒙昧进入文明的桥梁,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必经阶段。 为保证沟通高级信息(天),屏蔽低级信息(鬼神),占卜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无事不占,无疑不占,不正不占,不诚不占。只有正心诚心才会沟通高级的能量信息。对同一件事,第一次诚心占卜时是太极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一(100%),所以能得出正确的预测。假如再一次占卜,则是两仪状态,信息沟通量是二分之一,正确率只有50%。第三次占卜是四象状态,沟通量是四分之一,正确率只有25%了。这就是能息跌落的原理。能息跌落原理虽是我的总结,其最早的理论源头就在《周易》蒙卦:“亨。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贞”者守正义,至诚不二之心谓之“贞”;“贞”者占卜义,贞人就是先知。守正为体,占卜为用。 假如心邪不端,即使是第一次占卜,也没有正确率可言,所说:“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这就是“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