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进步、实现优胜劣汰,在合作中谋求更好的共存方式。在英语中被称为“copetition”是competion(竞争)和coopearation(合作)的组合词语,这就是竞合关系,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说说看哪些主星有竞合意识,竞合关系究竟有什么作用。
明王朝败因——不懂竞合
明朝的襄阳王朱翊铭是个很会理财的人,他搜刮百姓、克扣属下俸禄、刻薄封地的守城将士,着实积聚了一堆数都数不清的巨额财富。他还是一个很节俭的人,明末张自忠作乱,大掠八方,他也不肯拿出银子来完善军备,坚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行为风格。
后来张自忠攻破襄阳,朱翊铭总算明白了命比钱重要这个道理,他跪在张献忠面前磕头如捣蒜:“只要将军不杀我,我的钱财全是你的。”张献忠哈哈大笑:“我杀了你,钱财不照样的是我的么?”说罢就把朱翊铭一刀咔嚓了。
无独有偶,当时分封洛阳的福王朱常洵也是一个理财有术的人。李自成围攻洛阳,将士们穿着单衣作战,请求福王给每人发一件棉袄。这老哥们脸一跌道:“城破了,死的又不是我一个,凭啥让我出钱?”这个答复让守城将士火冒三丈,把兵器一丢就撒手不干了。李自成进得城来不断咂舌,如此要钱不要命的家伙还真不多见,明朝的王爷都是些什么玩意啊?后来,朱常洵被李自成洗净剥光,丢进大锅里和梅花鹿一道炖熟了给将士们分吃;他的万贯家财也全资助了闯王。
为了剿灭流寇,崇祯皇帝要求朝中官员捐军饷,朝中大臣个个哭穷,好不容易才捐了个几十万两;后来李自成进京,他们为了保命,交出银子7000万两,但钱虽交了,命也没保住。
看了上述故事,读者朋友可看出些许明朝亡国的原因?这些王爷、大臣们甚至皇帝统统是不懂“竞合原则”的笨蛋。竞合原则的意思是随着时与位的转变,共同利益体的人可以存在内部竞争,但面对其他利益体,应当联合起来参与新的竞争。譬如:“我在家里,与我的弟兄竟争;我与我的弟兄,联合起来与表兄弟竞争;我与我的弟兄、表兄弟联合,与邻居竞争;我与兄弟、表兄弟、邻居合作,与邻村竞争……。”一个团队的成员懂得竞合原则,便能形成极强的合力;但如果他们搞错了竞合对象,团队就会内讧不断,一盘散沙。
大明王朝正是一个缺乏“竞合机制”的团队,几乎所有的成员都在算计、提防共同利益的伙伴,并希望利用手中的资源与外部竞争对手合作,结果却钱财散尽,性命不保。这般血光荡漾的例子应是发人深省的,但中国人似乎天生缺乏竞合意识,常常找不准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即便是现代社会,依然有大把缺乏竞合意识的个人、团队。
竞合原则的现代企业应用
传统的中国企业是无视竞合原则的典型,曾有企业家表示,老板和员工是天生对立的关系。老板想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员工则希望不劳而获;所以老板和员工整天都在相互算计。这样的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假如老板是皇帝,员工是将军;皇帝整天算计将军,将军不造反就算人品爆发了,还能指望他给你开疆扩土?当然,将军算计皇帝也没有好处,假如皇帝垮台了,将军就成了败军之将,也得失业;如果将军向竞争对手出卖了皇帝,那么他自己会更倒霉——哪个新皇帝敢用曾经背主的将军?在中国,许多一度辉煌的企业不是亡于外敌的强大,而是亡于内耗过多。
所以,一个充分遵循竞合原则的团队,即便是因实力不济而失败,也会得到对手的尊重;一个缺乏竞合意识,分不清盟友和对手,整天内讧的团队,就算暂时没失败,也会被人当做将要收拾的对象惦记上。
竞合原则在不同个性上的呈现
那么什么样的人缺乏竞合意识呢?开创型主星中缺乏竞合意识的人最多;他们多具备某一项过人的能力,同时有着开创事业的勇气,因此常常犯下刚愎自用、轻视盟友的错误,最后深受其害。以开创型主星七杀的代表人物关羽为例,他本该联合东吴,抗击曹魏,但他过于自信,两面树敌,终于兵败身死。而另一开创型主星破军的代表人物张飞,也是因为得罪属下军士而惨遭暗杀。
紧随其后,领导型主星的人中缺乏竞合意识的人也为数不少。这一类型主星的人多有天生霸气,希望处于团队最核心的位置,说一不二;倘若有人挑战他的权威,他会不计后果先将其搞定。譬如天府星的孙权因为联盟领袖的位置被刘备挑战,发动了针对蜀汉的荆州战役;而紫微星的刘备为报荆州之仇,一意孤行发动伐吴战役,结果导致孙刘联盟瓦解,蜀汉实力大损。如果他们多一些竞合意识,认清楚谁是真正的对手,曹魏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
相对而言,支援型主星与合作型主星的人竞合意识要强得多,他们多善于整合资源,将他人所长为己所用。所以,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怪现象——能力出众者多无善终,而才资平平,善于合作者却能成大业。刘邦得天下而项羽身死,卫青建奇功而李广殒命都是这样的例子。因为不遵循竞合原则,过人的能力反倒成了“坑爹”的祸害,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