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也是我国最热闹的团圆节。这一天所有的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到了晚上还要守岁。除夕这一天有很多的习俗,守岁、年夜饭就是其中的习俗。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吗?守岁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除夕的介绍
自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了除夕夜这一说法。所谓的除夕夜其实就是指农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的夜晚,就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前一天夜晚。又因为这一天常常是夏历的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所以又把除夕称为年三十。农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后来人们也将其叫做“除夕夜”。除夕的晚上人们往往点亮家中全部的灯火然后彻夜不眠,这一做法叫做守岁。广义上的春节既包括农历正月又包括除夕;而过年、大年三十以及除夕其实都是同一天,除夕夜则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而狭义所指的春节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每年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除夕和春节象征什么?
除夕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夜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晋朝已有守岁之俗,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