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必须要管教的。谁家的孩子有出息,都认为是与家教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教子有方”:俗语有“子不教,父之过”,“国败出妖,家败出娇”,“逞子如杀子”之说。又有“惯儿不孝,惯狗上灶”的说法,都是禁忌养儿不管教的。
忌在过年期间打孩子
民间禁忌在过年期间打孩子,尤其是正月初一日,更忌讳。俗以为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始则有预示意义,这一天里打孩子,就预示着一年内孩子不让大人省心,要经常打孩子,孩子则要挨一年打。这是极不吉利的事,所以过年时孩子即便做错了事,大人们也都尽量克制自己,不打骂孩子,好让孩子痛痛快快地过个新年。
体罚禁忌
管教的方式,民间有主张体罚的俗见。所谓“棍棒出孝子,娇养是逆儿”。据说贵州的小孩早晨禁忌谩骂吵架,也不能说鬼神及猛兽等事。说者,谓之“放快”。主这天有灾,或者打破碗盏,或者有其他过失,、为此,小孩非挨一顿打不可。但体罚也有所忌讳。一般说来,打孩子只打屁股,不打上身,更忌讳打头、打脸,否则会“打傻了”,或者打得脸皮厚了,更不好管教。打孩子时忌用尺子.俗以为尺子是量长短的,恐怕用尺子会妨碍其长个子。忌在吃饭时打骂孩子民间俗话“吃饭皇帝大”,因此禁忌在吃饭时打骂孩子。这一民俗使孩子安心吃饭,不致消化不良,也使父母安心吃饭,合家欢乐。
忌讳双岁年龄上学
在民间,孩子上学的年龄有忌讳。俗以为男孩入塾,多以单数为吉,常在五岁、七岁时入学。俗称“男忌双,女忌单”,又有“男阳忌双,女阴忌单”的说法。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责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
春秋时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