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每年7月下旬(约大暑节气后),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古书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自古以来,我国一些地方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大暑节气期间高温多雨,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大暑节气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天气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气候特征:高温湿热、雷暴频繁。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生长。《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都集中在 7、8两月。约从大暑节气开始,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时段。
公历 2031年7月23日 08:10 大暑
农历 辛亥(2031)年六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