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壬,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春分节气在时间段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升分”等。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传统四季划分是以“四立”作为起始。在历史发展中文化交流传播,廿四节气中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时期便在各地流传。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即春分为春季的起始。“二分二至”中的春分还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分”字标示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历书中说“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传统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这里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的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在南北两极,春分这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2]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
公历 2031年3月21日 03:41 春分
农历 辛亥(2031)年二月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