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从凡间中来,到凡间中去,佛教可以说是最与普通人接轨的宗教了,因为它不仅有修行的法门,更有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其实我们从一些佛教故事里面就不难看出里面蕴含的一些尘世真理,如果我们都能够领悟,那必然对我们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当然佛教还认为,人世间有八种贵人,能遇之即非富即贵。
成就你的朋友
这类朋友可以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因为他们会不断地给我们鼓励,会不断地告诉我们有什么优点,虽然他们不是我们的师长,但他们却能够给我们不同领域的不同建议,让我们在人世间活得更顺畅和精彩,人生中如果能拥有这种朋友,那么将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心理支柱。
支持你的朋友
朋友贵在支持,我们做事如果能得到好友的支持,那无疑等于在背后多了一些前进的动力,当然这类朋友不是盲目支持,那样只是猪朋狗友,这类朋友的支持是善意的,真正觉得可行的,才会给予支持,反之则会阻止。特别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这类朋友往往可以帮我们分担一部分的心理压力,他们的信任也恰恰是我们内心的强心剂。
志同道合的朋友
没有什么比志同道合更好的朋友了。因为和这类朋友在一起,那么会让自己有心灵感应,俗称“默契”。我们会因为想的事、说的话都与他们相近,经常有被触摸心灵的感觉。和他们交往会帮助你不断地进行自我认同,我们的兴趣、人生目标或是喜好,都可以与他们分享。这种稳固的感受“共享”会让你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因为有他们,我们更容易实现理想,并可以快乐地成长。
阅读推荐:什么是无心道人拜佛的礼仪如何才能与佛菩萨产生感应
佛教讲的人生八种痛苦是什么?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六、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有一个本质问题是佛教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这就是一种对人生消极的态度,佛教徒怎么认为?
佛法认为人生是苦的,这并非一种消极的态度,而只是从更深入的直接看到本质。
佛法认为人生是苦的,人生的苦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等八苦。生老病死大家很容易理解。求不得不但包括对金钱物质方面,也包括名声情感等等方面,我们一切希望得到但却得不到所导致的痛苦。怨憎会则是指一切我们不想要,但却难以远离的方面,比如衰老,比如怨家等等。爱别离,则是一切我们已经拥有,但却要失去的方面,包括钱财情感等等一切。五蕴炽盛,是我们色受想行识所交集而产生的一种痛苦,比方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苦恼等等。
这一切痛苦无人避免,正视这些,并非消极。只有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
我们所向往的一切,幸福、快乐、爱、富裕、名利、地位等等,如果得不到,我们是苦的,大家都能理解。如果得到了,也是苦,大家就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人的本性是贪恋这一切,一旦得到,我们就希望永远拥有。而世间的本质就是无常,无论什么,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的一段时间就结束了,有的时间长一些才结束,有的到临终才要舍弃这一切。不论是哪种情况,因为我们不了解无常的真相,贪着这一些,当无常到来时,我们的痛苦更比不曾拥有之时更盛,更深。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失恋的人轻生,有破产的人自杀等等。即便不至于自杀轻生,当失去时,也难以心平所静,必然是痛苦的。
所以佛法,并非是消极的,而是正视真相。因为能正视真相,当无常来临时,我们能坦然面对。拥有不喜,失去不悲,身心自在轻松。
"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此句出自哪里?
1,出自《大涅盘经-第十二》。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
2,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
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扩展资料
佛陀为什么要讲无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质是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过于的想要,得到,执着不放。而是要我们加倍努力地创造,奉献自己的价值,造福社会,互助互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宇宙法则,也是因果关系的道理。
有舍有得,付出了一定就会有收获。如果我们足够勤奋的付出,我们会有种豆得瓜的意外奖励。相反,只为投机、坐享其成,也会得到种豆得瓜的惩罚和不劳而获的狂喜。等到真正醒悟的时候,人生荒废,机会难求。能够参透其中的道理,我们才明白佛陀真正的意思。
放下和放弃不是同一个意思,正是有那些苦,才叫我们不要去执着、贪恋。那些都是虚幻变化的。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快乐地创造,帮助自己开悟,也帮助别人开悟,最终就能解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