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二送豆豆,是扶风的传统习俗。过了春节,闹罢元宵,农家人看重的便是“二月二,炒豆豆送豆豆”了。乡间有民谣曰:“二月二,吃豆豆、挑龙头,人不害病地丰收。”传统饮食文化特别强调豆类食物的摄取,素有“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之说,这也是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万物生发,加强营养,以强身健体。
关于二月二,还有一则传说:相传武则天称帝后,惹怒玉帝,玉帝下令三年内不许降雨。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老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野河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拯救玉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二这天,人们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都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玉龙和玉帝看见。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见人间家家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此后,民间就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在扶风,炒豆豆的种类有面食、豆类等。面食豆豆是把麦面团发酵至半熟,加入大油、鸡蛋、盐、花椒面、小茴香面一起揉,经过醒、揉、搓、擀、切等工序,做成围棋子大小的小块,放入铁锅用文火焙熟,叫作“棋子豆”,外酥里脆,喷香可口。豆类的做法与此大致相同。每年二月二前,人们把洗净的沙子放到铁锅炒热,再把豆类倒进锅内翻炒。随着锅内温度上升,豆子活蹦乱跳,“砰砰”作响,等豆子慢慢有了黄灿灿的颜色时,用漏勺将其从沙子里盛出。此时,农家小院内炊烟缭绕,整个村庄都弥漫着喷香的味道。
豆豆做好后,除过家里人食用,重要的是要送豆豆。扶风人对送豆豆颇有讲究,对于那些新婚夫妇,女方的娘家人会在二月二这一天,给女儿送豆豆。每当送豆豆的人踏进村口,便有眼尖的村人发现,消息飞快传到家里。而女婿往往站在门外已等候多时,待人一到,赶紧上前迎接。家里的长辈也纷纷出来,接过大包小包,主人引客人坐到热炕上,嘘寒问暖,倒水递烟,端来花生、瓜子、糖果,热情招待。中午时分,方盘端来凉菜热菜,人们就坐在炕上把酒言欢,最后端来百吃不厌的“一口香”臊子面,每人再吃八碗十碗,午餐才算结束。
记得小时候每到“二月二”,母亲总会炒黄豆给我们吃,炒熟的豆子香喷喷的,嚼在嘴里“嘎嘣脆”,令人难忘。近些年母亲不炒豆了,我们就买一些感受一下过节的氛围。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如今乡亲们依旧把二月二当作节日过,好多人要去理理发,图个“龙抬头”的好兆头,同时也要炒豆豆、送豆豆。一粒小小的豆豆,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人们送去的不仅仅是豆豆,还有一颗纯朴、真诚的爱心和长辈对孩子的一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