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姑婆”是大埔县大麻镇的民间习俗,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历经二百多年的传承,成为大麻最为盛大的民俗节日,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丙申年正月廿四,在年味渐行渐远之时,笔者结友前往,这里如火如荼的各项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笔者目不暇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想象这一盛况的。
民俗节日有由来
大麻,这个四万余人的古镇,位于韩江河畔,以侨乡著名,正月节日多,其中“恭迎仙人姑婆”这一民俗节日最为盛大,百姓参与最为热烈,场面也最能体现狂欢,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和周边群众。
这“仙人姑婆”是何许神仙也?
根据郭氏族谱记载:“姑婆”乃是郭氏天赐公第七代后裔,梅县白渡镇蕉赖村念四公之女,生于公元1363年,因排行第四,人称四妹。成年后行聘于瓜洲徐姓。相传出阁时得了仙果,服之成仙,号为“法妙”。
据大麻当地郭氏村民介绍说,清朝雍正年间,韩江河水泛滥,大麻圩小留村人郭满时在河唇码头捞得一块神牌,上书“敕封法妙仙母神位”。他如获至宝,便在码头一株古榕树下造宫供奉。据传仙母极为灵验,因此凡远渡南洋、商店开张、官爵升迁、喜得贵子、婚事嫁娶等,人们皆沐浴焚香,向仙母祈求降福庇佑。正月廿四前后,途经大麻的船只定然停航上岸拜“姑婆”。
传说曾有一年,有一百多艘木船沿韩江而下至潮汕,其中有一条船满载乘客行至大麻附近时突然触礁,船漏水涌,急得船家不知如何是好,旅客个个惊慌失措。此时,一位妇女疾呼众人下跪求拜仙母,众人遂捣蒜般祈祷。不一会儿,水止船浮,众人安然无恙。待船靠岸后,船工堵漏时,发现一条大鲤鱼正好堵住了窟窿。仙母显灵救众人之事传开,从此姑婆宫香火更盛了。
如今不仅大麻有姑婆宫,梅县、平远、惠东等地也建有,甚至印尼也兴建有“仙人姑婆庙”。仙人姑婆由广东大埔大麻出国了,这个现象与内涵很值得人们思考与探讨。
山村狂欢不夜天
传说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和吉祥的美好祈望。正月廿四早上七点多钟开始,人们的狂欢活动就开始了。由小留村郭氏裔孙组成的庞大锣鼓队,高擎着几十个郭氏灯笼和各色幡旗,浩浩荡荡开往韩江河畔的法妙仙宫,恭请仙母出宫巡游。一串串鞭炮炸响后,人们抬着装饰古典传统安放着“姑婆”牌位的轿子出行布善了。数百人的队伍一路呵护随行。沿途鼓乐齐奏、鞭炮齐鸣,蔚为壮观。仙母所到之处,众人焚香上烛,虔诚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出入平安,万事如意;祝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令人称奇的是这一天,几十年来都是好日子。即使下雨,仙人姑婆一出宫,雨就停歇了。
夜幕降临,圩镇成为人的海洋和欢乐的热点。条条街道人头攒动,彩灯闪烁,锣鼓声、爆竹声、歌曲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家家户户大门洞开,笑迎四路宾朋恭接仙母降福,各处恭迎仙母站点新意层出。还有满街的歌舞演出,八音吹打,舞狮表演,山歌对唱……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从各个村落赶来的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涌向大麻圩,当晚的大麻成了十足的“步行街”。年年如此,岁岁如是。热闹程度堪比西方狂欢节,只把大麻闹得天翻地覆,人们释放着欢乐与追求,从早上直闹到次日凌晨才偃旗息鼓,真是“火树银花满街舞,笙鼓喧闹到天明”。难怪有“大麻迎姑婆、山村狂欢节”之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