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拥有许多习俗,由于南北地域环境差异,在习俗上南方与北方也有些许不同,但是有个完全相同且是端午必备的习俗即是食粽子,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一提到端午节,大家脑子中第一闪过的画面,即是在家里一家团聚包粽子吃粽子的画面。
食粽纪念屈原
端午节食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史册上记载,楚国大臣屈原,一心为国家百姓着想,欲富强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楚国贵族子弟的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而后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悲痛万分。为了不让屈原的遗体,遭到鱼虾的侵蚀。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此后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端午当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时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日子,也是艾草生长旺期,艾草可驱邪避毒效果,于是端午节就有挂采草的习俗,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躲端五”
端午节自古被北方终端地区的人们称为恶日,认为诸事多需避忌,于是就有了躲端午习俗,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是北方民俗,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