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阿德勒,是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跟着弗洛伊德学习了九年。与荣格、弗洛伊德并称为心理学家中的三巨头,但后来他与老师意见相左分道扬镳,成立了自己的派别——个体心理学。
很多人都只是知道这本书中文名叫《自卑与超越》,其实它的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译为: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
阿德勒在书中总结了人的三大问题:职业、交际和两性婚姻,同时论及了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早期记忆、自卑感、优越感等。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找到个体行为与其成长环境及经历之间的关系。另外,阿德勒在书中说明了合作、奉献的重要性,强调社会意识。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丹尼尔·卡尼曼,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思考,快与慢》讲述了我们的大脑认知决策系统在我们进行思考过程中有多么不理智,如何才能正确认识人类思维中的不理性。也就是我们总是高估了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存在的偶然性。Daniel Kahneman把大脑决策分为两套系统:接近条件反射快速响应的快方式(系统1)和需要集中注意进行复杂运算的慢方式(系统2)并对此进行解释;本书还阐释了非理性的行为、判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以及幸福感和“两个自我”的模型。
另外建议有一定英文阅读能力者看英文原著
弗洛姆《爱的艺术》
艾里希·弗洛姆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他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并于其中融合了其 美学思想。最为著名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性、人的需要、人格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观点和理论。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然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肯·威尔伯《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
肯恩·威尔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超个人心理学的最重要的作家。人本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心理学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超个人心理学则被称为继人本心理学之后的“第四种力量”。 肯恩·威尔伯则被称为超个人心理学的马斯洛。
本书中蕴含对世界伟大的智慧传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死亡与濒死的检视,以及对灵性发展意义的研究。
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
William James, 美国心理学家之父
本书从将心理学当作一门自然科学的基本前提出发,研究了人类心理活动与大脑神经生理活动的关系,考察了关于人的心理现象的内省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意识、记忆、想象、情绪、推理等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讨论,特别是提出了思想之流(或意识流)的思想。
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Rowland S. Miller美国休斯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事亲密关系教学25年之久;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心理学、社会情绪(如尴尬、耻辱)、亲密关系等,现在侧重亲密关系的维持过程。
本书论述亲密关系的基础、活动形态、类型、矛盾和修复等内容,读完本书,你将对人际吸引、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沟通、性爱、依恋、择偶、嫉妒、出轨、家暴等亲密关系的方方面面有全新的认识。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理查德·道金斯,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和牛津大学教授,是当今仍在世的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
本书认为人们生来便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人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人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必将对自己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罗洛·梅《焦虑的意义》
Rollo May,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杰出代表
本书挑战了当时“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发现了适切的焦虑与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成就的内在关联。Rollo May进而根据未婚妈妈等大量的临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虑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