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肖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并对自己的生肖情有独钟,赋予其特殊含义。按照中国十二生肖纪年方法,2023年是兔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一生与兔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兔年出生,又在兔年登上皇位,去世后还选择与兔相伴,与兔的缘分不可谓不深。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前蜀开国之君王建。值此卯兔之年,让我们走近这位皇帝,探究他的兔子情缘。
一、从饼师之子到皇帝
公元847年,正值春寒料峭的二月,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的一户以卖饼为生的王姓人家里,又传出一个男婴的啼哭声。这个男婴的降临并未让这个家庭感到多少欢乐,原因无他,家里太穷了。即便如此,父母还是爱怜地为这个新生儿取名王建,大概是希望他能健康成长,长大后建功立业,能有一番作为。
由于家境贫寒,王建无法靠读书参加科举,博取功名。他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干着杀牛偷驴、贩卖私盐的勾当,一副小混混作派,为祸乡里。他排行老八,当地人极为厌恶他的不务正业,因此送给他一个“贼王八”的绰号。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骂人的口头语,到今天还被使用。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王建行为愈加出格,恶行累累,直接触怒官府,被抓捕入狱。不过狱吏与他相交甚好,甘冒风险把他偷偷放走了。王建不敢回家,只好藏匿于武当山,在这儿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个贵人——武当山僧人处洪。处洪精通相面术,见到王建后大为惊奇,“子骨法甚贵,盍不从军自求豹变”,鼓励他到军中寻找前途。在处洪的指点下,王建到忠武军(河南淮阳县)从军,从此一路开挂。
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声势浩大,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起义军攻陷了长安,唐僖宗被迫逃亡巴蜀。忠武军监军杨复光率军进攻黄巢时,将部队一分为八,任命王建等八人为都头,是为忠武八都。后来,王建又被权宦田令孜收为养子,随侍僖宗。
五年后,王建因有救驾之功,被唐僖宗任命为神策军将领。在僖宗逃亡途中,由于栈道被烧,王建不顾个人安危,拉着僖宗从大火中突围而出。僖宗大为感动,遂命王建遥领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由于养父田令孜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王建也随之失势,被排挤到利州(今四川广元),担任刺史。
光启三年(887年),王建率兵驱逐了阆州刺史杨茂实,自任阆州防御使,在当地扩展势力,招兵买马,坚持奉唐王朝为正朔。唐昭宗即位后,任命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但王建并不满足,一直在四川东征西讨,最终陆续占有了四川全境及陕西、甘肃、贵州、湖北等部分区域。天复三年(903年)八月,王建被昭宗封为蜀王。第二年,朱温杀害唐昭宗,立年仅15岁的李柷为帝,迁都洛阳,改元天祐。远在成都的王建不为所动,继续使用天复年号,并开始自行任命官员。
天复七年(907年),朱温逼迫李柷将皇位禅让于己,建立了后梁,唐朝由此灭亡。王建不肯承认后梁政权的正统地位,起初打算联合藩镇讨伐朱温,但无人响应。同年九月,王建遂自立为帝,国号大蜀。为了与孟知祥建立的蜀国相区分,后人称王建创立的蜀国为前蜀。人生七十古来稀,出身贫苦、已经60岁高龄的王建却登上了皇位,而这一年又是兔年。
二、乱世中的桃花源
唐朝灭亡后,天下分崩离析,各地割据势力纷纷称帝。王建轻徭薄赋,招募流民,注意整顿吏治,打击贪污,任贤用能,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书生、道士、僧人、布衣皆在选用之列,在他的统治下,蜀地保持着相对繁荣的状态。
王建目不识丁,却十分礼敬文士,喜欢与他们谈论,以至于身边的侍从都看不下去,觉得恩遇太重,但王建不以为意,坦然答道:“吾在神策军时,主内门鱼钥,见唐朝诸帝待翰林学士,虽交友不若也。今我恩顾,比当时才有百分之一尔,何谓之过当耶!”
王建本人是武将出身,因而很重视军事,但又不穷兵黩武,而是审时度势,对外采用外交手段,很少用兵。因此在王建治下,社会环境安稳,百姓安居乐业,不少北方衣冠大族也都选择到蜀地避乱,一时间蜀地人才济济。王建崇慕大唐, 蜀地的典章、文物也都保有大唐之风。
可惜的是,王建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在宠妃徐氏操作下,立了幼懦的徐氏之子王宗衍为太子。他后来意识到太子荒淫,喜好享乐,难以守护基业,遂有了易储之心。信王王宗杰很有谋略,多次上书言事,力陈时弊,深得王建欢心,但这种恩宠却为信王招来了祸患。光天元年(918年)二月二十日,王宗杰突然去世,王建虽心有怀疑却无能为力,易储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同年五月,王建病重,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72岁。
作为前蜀的开国之君,王建在位12年。在他死后,太子王宗衍即位,改名王衍。七年后,蜀国就被后唐灭掉,王衍也被杀害,年仅28岁。自公元887年王建入蜀逐步扩张势力,到925年蜀国被灭,王建戎马半生辛苦创下的基业,持续了不到40年就土崩瓦解,令人十分惋惜。
三、王建墓的传奇
王建死后被葬于永陵,但很久以来,永陵到底在何处一直无法确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成为日军战略轰炸的重点。成都也饱受日军轰炸之苦,为了躲避空袭,1940年秋,天成铁路局在成都西郊三洞桥附近的抚琴台挖建防空洞,偶然发现了砖墙,这引起了四川大学冯汉骥教授的注意。经过现场考察后,他判定这是一座古墓。但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物资极为匮乏,难以组织发掘,只好暂时封闭洞口。
直到1942年秋,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先生的支持下,正式开始了古墓发掘工作。考古发掘共分两次进行,到1943年结束。在第一次发掘时,墓中出土了石像、玉册、谥宝、玉璧等文物。
在第二次发掘时,墓中又出土了玉带、银猪、铁牛等600多件文物,并且发现了令人相当惊艳的24伎乐石雕。石雕刻画了22位乐伎各自表演不同乐器的情形,另有2位舞伎翩翩起舞,生动地再现了大唐、五代时期宫廷表演的盛况。据说,伎乐石雕刚出土时,其所覆盖的鎏金尚在,颜色鲜明,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另外不可多得的文物还有王建坐像、抬棺十二力士等。
在出土文物中,谥宝意义尤为特别,正是它的发现,才帮助人们确认这就是永陵,是王建的葬身之地。谥宝仿照死者生前的玉玺形制,将谥号刻印其上,与死者一同下葬。王建墓出土的谥宝虽然印钮已经脱落,但下面的文字清晰可见:“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这十四个大字表明墓主人就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
有意思的是,谥宝一般都是龙首龙身,而王建墓出土的白玉谥宝却是兔首龙身。凶猛严肃的龙首被换成了可爱活泼的兔首,其原因不外乎就是王建自己属兔而且又在兔年登基,需要顺应“天命”,兔子性情温顺,不善攻击,也迎合了战乱时期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因而也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永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专业考古人员进行发掘的帝王墓,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对永陵展开考古发掘时,郭沫若身居重庆,他对此有高度评价:“抚琴台的发掘,的确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事,在中国学术界必有极伟大的贡献。”他还认为,“此事如在欧洲学界,必当大轰动”。可惜是在战时的中国,永陵发掘的重要性被低估了,令人叹惋。
王建墓的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作为乱世中被发现的陵墓,它是幸运的,没有遭到破坏的命运,而是得到了很好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在中国考古史上永远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人们了解帝陵、了解成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墓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王建墓正式对外开放,并成立了专门的永陵博物馆,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修缮工程,让这座千年帝陵得到更好的保护。
文史君说
在古代中国,出身穷苦却又能登基为帝的人大有人在,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但像王建这样在60岁高龄登基为帝的却不多见,至于在兔年出生、又在兔年登基的则更是少见,无怪乎王建在身故之后还将谥宝特意换成兔首,大概他也觉得兔子给他带来了好运,是他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