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龙”来,我们中国人最为熟悉,有关“龙”究竟象征什么?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黄帝是龙的化身,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因而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封建帝王才被称为“真龙天子”,龙明显地是封建帝王的象征。对此,究竟如何来认识这个问题呢?关键是要了解历史文化,全面地搞清“龙”的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
中华民族的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图腾和传说。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和自己的氏族有一定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因而也被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龙是中国特有的图腾崇拜的产物。据考古研究,以蛇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鳞等附和升华而成的龙图腾,是远古以来以蛇为图腾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各种以马、鹿、羊、鹰等为图腾的少数民族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共有图腾。在上古时代,龙就已经浓缩、沉积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期望信仰,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随着历史的发展,龙不断地演变和升华为一种共同观念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象征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也就和龙联系在一起。于是,围绕龙产生了“感天而生”的传说,黄帝、炎帝、尧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成了龙的化身,这样说来,中华民族就成了龙的传人,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至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又是怎样与皇帝结缘而变成封建专制帝王的象征的呢?这固然与通天神兽的龙作为神的助手而被先民们崇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社会,家即是国,国即是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龙又作为中华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象征,因而在专制主义封建社会中,自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初刘邦时“龙”正式作为皇帝的代称出现后,历代帝王都认为“龙为君像”,于是他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代表中华民族的图腾,开始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龙的形象便因此成为了封建帝王的代表和象征。随即一些带“龙”字的词汇也逐渐成为皇帝的专指词汇,如帝王未即位或在民间时(多指开国之君)称“龙潜”,新王朝创立称“龙兴”,皇帝即位称为“龙飞”,皇帝的容貌称“龙颜”,皇帝死亡称“龙驭宾天”,即乘龙升天。还有一些帝王热衷于以龙为年号,据研究者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以龙字作年号的君王大约不下20位。
为加强专制统治,确保自己的权威不受到挑战,专制独裁帝王们还挖掘龙的利用价值,最突出的表现是对龙纹的把持和垄断,集中体现在对带有龙形象的服饰的使用上。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这样的服饰,任何其他人随意使用都被认为是僭越行为。至于对龙的不敬言行,更是被视为对帝王和专制皇权的冒犯,这就是被韩非子神化的所谓的“逆鳞”。明清以来,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皇权极度膨胀,达到鼎盛,封建帝王的猜忌心极强,对皇权有意无意的冒犯都是犯龙鳞的行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血案和文字狱之类的思想文化专制行为。这样龙的形象日益变成为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
然而,好在“龙”并不能为专制君主帮什么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随着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焰,“真龙天子”不断被否定,到近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后,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被推翻了,自由平等和民主共和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龙的形象也逐渐失去了作为封建专制帝王的象征意义,重新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综上所述,“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两种观点都各有其合理处,但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全面的辩证的看待,才能准确把握“龙”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