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规律,很多人都懂,可会应用的人,依然较少。
为什么呢?
答案在:用神。也就是一个人的心。
本文和各位介绍一条利用《易经》规则:一个人静得下心来,万事能解。
1、心中急躁时,对规律置若罔闻。
《易经》的规律,原本不难理解。
比如说,乾卦。
在行事之初,需要“潜龙勿用”;
当机遇来时,别再犹豫,果决出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发展得太过,要收敛,不然“亢龙有悔”。
规律都懂,可真正行事时,就记不起来了。原因是:自己身处事中,心中急燥,因此 对规律熟视无睹。
《韩非子》说:“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年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
普通人行事,比较心急,希望早点看到成效,看到回报,常常用力很猛。事实已经证明,越是心急,事情越做不好。
聪明人洞悉规律,依照规律来行事。不急不躁,在什么时期,就用什么节奏。平心静气,事情反倒水到渠成,不费过多气力,就可以做好。
2、在什么时期,就做什么事,切勿心急。
以前一位读者,她自己做生意,第一年的付出,一无所获,心中着急得吃不香,睡不好。
之后她读到《易经》的“潜龙勿用”,知道行事的起步时期,是积累沉淀期。这一时期,是打基础的,并非收获期,不可急着看到成效。
因此 ,她抑制心中的焦虑和急躁,继续精心经营。又过一年,生意慢慢好起来,并且伴随着时间和客户的沉淀,生意越变越好。
规律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在什么时期,就做什么事,切勿心急。
知道和做到,中间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只能根据自律,不断自我激励,自我提醒,才能够依照规律的节奏来行事。
不然,成天都惦记着得与失,惧怕失败,这类消极的思想和心态,只能将你指引到负面,并不会指引你迈向成功。
3、一个人静得下心,万事能解。
《韩非子》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
这段话,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静得下心,万事能解。
《易经》64卦,是太极的二元分化,皆是变易。
例如:乾卦和坤卦,阳和阴,就会互相转化。
当初在“和”,阴和阳冲和时,则能掌控乾和坤,阴和阳,两种能量。它是“御万物”的前提——阴阳冲和。
怎样能够使阴和阳冲和,答案便是:静。
你想想,不论是道教,儒家,佛教,或是别的众多法门,都注重“静”,本质原因就在这里。
平常生活中,我们碰到突发状况,最重要的,并非心急火燎,反而是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再想办法。
简单总结,你要运用《易经》的规律,首先要培养自己“心静”。
最开始心静不下来,没有关系,只要用心去做,渐渐地就能静下心来。在“静”中,阴阳的能量,会慢慢地调和,你的内心会慢慢平心静气。
维持这样的状态去做事,那样,就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万事可解。
《易经》是中国智慧的源头,要学智慧,首先推荐《易经》
它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书”:儒家、道教均备受其影响;它也是人生难题的“答案之书”:这部包罗万象的神书,实际上 将你可能碰到的绝大部分难题,都回答了。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究其原因是由于它包罗万象,可是相对于常人而言,《易经》实际上 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其中潜藏着更加深奥的智慧。
我们学习和了解《易经》,不仅能看见自己的先天禀赋,还能协助自己找出合适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的规律。
我身边的人常常告诉我,自己想学习易经,可是一看见上面的字就打退堂鼓了,因为一点都看不明白,我刚上手的时候也碰到同样的难题,所以,我常常会向他们推荐自己正在学习的《图解易经》,普遍反应皆是完全没有因为文言文造成的阅读困难的难题。
这一《图解易经》将这些看不明白的文字用白话文详尽解读,这些背后深藏的奥秘和智慧,用图解的形式画给你,如此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在尊重原作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联系实际的事例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将易经中比较难懂、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从起卦开始,保证没有基础的“小白”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