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预测占卜与理论思想辩证观念
《周易》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想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周易》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战国后期,对《周易》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周易》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
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周易》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蕞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柞《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的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易传》是中国儒家学者对《周易》所作的解释,共有10篇(又称十翼h《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旧说《易传》为孔子所作。据近人研究,大抵是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彖》主要用以断定一卦之义;《象》是取八卦所象征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解释卦象和卦名的含义:《文言》是专门对乾坤两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系辞》为《周易》经文之外,解说全书义理的通论,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说卦》说明重卦的由来、八卦的含义、八卦所取的物象和所处的方位;《序卦》是对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顺序所作的说明;《杂卦》以相反相成的观点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解释卦义和相互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