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魅力需要读者用心去感受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首推《周易》,它雄踞中国“五经”之首和“三玄”之冠,与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印度的《吠陀经》一同被称为“世界四大元典”。《周易》早己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周易》蕴含的哲学原理令东西方学者叹为观止。更令人惊奇的是,流传几千年破译不尽的天书竟与现代科学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裂变原理、元素周期表、宇宙星体排列等原理接轨。有人称它为“宇宙统一方程式”、“世界第一号天书”、“中华之魂”、“大道之源”、“宇宙代数学”……
作为炎黄子孙,面对《周易》所散发出来的神奇和魅力,我们除了感到自豪以外,千万不可等闲视之、故步自封,我们理应去继承、发扬和创新这部“神谕之书”,挖掘和寻觅《周易》深处更多的奥秘,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探求适应时代要求和特色的易学体系,更地去服务于人类和社会。
那么《周易》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呢?因易学博大精深,学派众多,我只能概括性地谈点自己浅薄的理解,但愿对读者有所启发。
《周易》是古之三易之一,“归藏”和“连山”现已失传。目前,对《周易》之书名和“周”、“易”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中,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就文献而言,“周”字应该是后来加上去的。在《论语》、《庄子〉>、《左传》里,“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易”由蜥蜴而得名,有“变易”之义;还有一种说法“易”字为古文写法,上面是太阳,下面是月亮,有“日月”为之易的说法。“周”字,一说东汉郑玄《易论》,认为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一说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这些较为普遍的说法,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我觉得,此书能如此长久地存在,一定是有其道理的。这些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这本书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我觉得它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又是生命智慧的一个精神家园,也是一本讲变化的书,更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有“大用”的书。
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分为经、传(对经的解释)两部分。《周易》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也称得上是一个千古之谜。《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1画八卦,周文王2演绎六十四卦,孔子韦编三绝3作传以解经。《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胃者列传》中则进一步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治天下”。
《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象,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也有人认为,伏羲画卦立象,天地由此而定;文王演六十四卦,天地人三才定矣;周公作爻辞,大意明矣;孔子作传,其义张矣。
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辞和爻辞中有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但概括来说,目前社会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较为流行》—是认为《周易》是像伏栽、周文王、周公、孔子等一些具有特异功能(这里的特异功能可以勉强地理解为能充分调动潜意识,并且具有大智慧、大感悟的功夫)的人所创造的成果。二是认为《周易》、八卦、太极及河图、洛书是外星人拜访地球时,留给中国人祖先的一份宝贵礼物,是外星人所传播的。三是认为《周易》是史前文明的产物。近代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像《周易》这样一本历经几千年代代相传,解译本达3000多种仍破译不尽,直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仍能光芒四射的“神谕之书”,并非是我们这一代人类的产物,这应当是“第一代人类文明”1时代留下来的一整套“图谱”,只不过中国人有幸得到它,再由中国人加以阐述罢了。对以上三种观点,我觉得没有必要过于去论述是非曲直。古人云:“不求知所不知者,智也。”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也许永远都是无法知悉的。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本身也是有局限性的,有些事情只要能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些什么,能对社会和人类带来有用之处,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但从以上三种说法中我们也可以推测,《周易》一书并非出于平常人之手,肯定是出于高悟性和高智慧者之手。如像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人是具有某种天賦的,或者是有超前思维,或者是有特异功能的人,智慧肯定比常人高,这一点仅从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来看我们就毋庸置疑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之一),我们今天的人对于我们的先贤只有敬畏的义务,没有反对和鄙薄的权利。因为我们的先贤已经把所有的真理都提出来了,但是不是解决了,还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关于史前文明存不存在的问题,根据《周易》“生生不息之谓易”、“阴阳互变”、“物极必反”之原理及根据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地质学家的考证,人类34亿6000多万年的空白时间是有可能存在史前文明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文明周期更替是存在的。前一代文明人类残存下他们的文明记录“符号”、“图谱”,我们的古人再翻译、注解、完善这一记录也是有可能的。至于有无外星人,目前,可谓是传言甚多,无法确切考证。但从《周易》多层次、多时空的思维模式看,人类进步到现在也不能达到如此的高思维空间,更何况智力刚开化的远古人,因此,我们也不能排除外星人的可能。据报道,在美国、埃及等地,均发现时间至少7000年以上的古文物有类似中国太极图的图形(其报道可见上海《文汇报》1990年10月的文章)。这报道如果属实,经考古学家判断的时间又确实准确,这便值得我们去深思。
《周易》由阳爻“一”和阴爻两种爻象组成,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图1-1)。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爻辞,共三百八十六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版本: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辞、爻辞主要是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