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易经》是东方最大的玄学。《易》准天地,广大悉备,它从观察天地日月阴阳变化出发,研究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中那些最高深、最本质,同时也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它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先哲创制并指导先民,以至现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学术符号系统;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源泉和智慧最高峰。《易经》原有三本,即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和周代的《周易》,现在流行的是《周易》。
《易经》的“易”包含三重既对立又统一的意思:
1、变易。易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以日月生落、阴阳交合表现宇宙和人世的无穷变化。
2、简易。即用最简单的概念去解释最复杂的世界。
3、不易。变中有不变。世界在变,阴阳八卦不变,故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易经》的“经”则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易》、《诗》、《书》、《礼》、《乐》、《春秋》为“六经”。“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
《连山易》
《连山易》是夏代的易学。艮为山为止,连山就是将八卦中的艮卦重叠,象征“山峰起伏,连绵不绝”。起名《连山易》,是因为六十四卦的排列以连山作为首卦。夏朝的礼乐政刑都以《连山易》为准则,墨家思想即出自《连山易》。
《归藏易》
《归藏易》是商代的易学,坤卦为大地为收藏,归藏就是将八卦中的坤卦重叠,象征“万物都以大地为母,始于大地,而终于大地”。起名《归藏易》,是因为当时六十四卦的排列以归藏作为首卦。商朝的礼乐政刑都以《归藏易》为准则,道家思想即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易传》有十翼,出自《归藏易》
《周易》
《周易》是周代的易学,乾卦为天为健,乾卦重叠,象征“天道至刚至阳、自强不息”。《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以乾卦作为首卦。周朝的礼乐政刑都以《周易》为准则,懦家思想即出自《周易》。《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
《易传》
《易传》是解释《易经》,讲如何学习《易》的文章。《易传》分为十篇,称为“十翼”。十翼包含如下内容:
(1)《序卦》。是对通行本六十四卦的排序所作的解释和说明,阐述了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意义。具体而言,就是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的观点来解释乾坤两卦居于首位;以因果相联、物极则反、相反相生的观点,解释其他各卦之间的关系;以“物不可穷”来解释最后一卦未济,表示事物的变易是一个不封闭的体系。
(2)《杂卦》。以相反相成的观点,通过反对之象,打乱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最简练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每卦卦义和相互间的关系。序卦是从时间的关系上看,杂卦是从空间的关系上看。二者共同表现具体世界的辩证现象。
(3)《说卦》。主要是具体解释介绍八卦的意义,陈说八卦的形成以及它们的性质、卦象和卦
(4)《文言》。就是在乾坤两卦中,通过对乾坤两卦卦辞和爻辞的解释来解析作为易经终极原则的阴阳的内在品德。《文言》中解释乾卦的称之为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之为坤文言。
(5)《彖传》。又称《彖辞》,名、卦意、卦辞,讲述六爻卦的整体意义,但没有解释爻辞。这里,“彖”相传为一种能咬断金属的猛兽,引申为断定一卦之义。
(6)《象传》。也称为爻辞,是取八卦的形象、象征来解说卦。它也是随《易经》的经文分为上、下两篇,通过六爻卦中三爻或一爻来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
爻辞。彖和象是解说世界的两种方法:彖是断其“内在品德”,象是表征其“外在品德”;彖为界说、定义,象为表征、暗示、类推、举例。一般来说,我们把总的解释一卦的卦象和卦意的称之为大象,把分别解释一卦各爻的爻象和爻辞的称之为小象。
(7)《系辞》。系是指系属之义,该文章因系于《易经》之后,故名《系辞》,
又称《系辞传》。《系辞》分上、下两篇,总论全经而发扬其意义,对天理、人事及其关系作了全面的解析,包含了《易经》的大意、原理、起源和筮法等内容,并有选择地解释了爻辞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