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认为天、地是有灵的,如果亵渎它,天地就会震怒,并且垂祸降丧,霜雹旱涝、地震山摇便接踵而至。董仲舒把《春秋》中记的星变日食诸事都认为天意示警。因而,《河图帝视萌》说:“侮天地者凶。”在古籍中,“仰而骂天”、“呼天地父母”、“哭天喊地”、“以杖击地”、“指天画地”、“骂天咒地”都被视为禁忌,犯者必遭凶祸。
忌“宾日”阴天
祭日是一种古老习俗。我国古代有迎送太阳的仪式,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宾日”于东,“饯日”于西的记录。据《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讲:河北宁津一带也有接太阳的风俗.,“每年六月十八日晚,各村寺庙中,锣鼓喧天,颇为热闹。村庄老年妇女,集成一会,于是晚住庙中,念经诵佛,直至天将明之时。排列供案,燃烛焚香,向东致祭,至太阳出来始止。如果正好赶上天晴,清晨放出阳光,大家欢喜;倘若是天阴,便云不吉,异常懊丧也。”此俗与远古的“宾日”仪式一脉相承。人们最初未知天体运动规律,恐太阳落山后不再出来,所以要祭祀,要“接太阳”,并且忌讳接时天阴。
日食禁忌
《周礼》的注解认为日食是阴侵阳,即大臣冒犯国君所致,月食是阳侵阴,即国君暴虐大臣所致,所以当日、月食发生时,要用弓箭射太阴或太阳。《诗经》中已把日食看成是极其不幸的事情,并认为这是上天在向人类垂示的祸之兆。据《风俗通义》云:“日有蚀之,天子不举乐”。日食为不祥之兆,此时不可举乐,而应敲响器以驱食日之天狗,直至太阳复原为止。在日食的时候,人们严禁饮食,以示静思己过,否则会“生噎病”。
从历史上来看,日食出现的年份,总体上年景似乎都不太好。日食发生年前后,一般会有如大面积瘟疫、大规模骚乱、战乱等意外的可怕事件发生。这或是巧合,或许是人们的思想受到宇宙未知物质的干扰所引起。如《诗经》里有明确记载的: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一次日全食,当时社会便不太平,诸侯叛乱,边疆不宁,危机四起。其时是周末代君主幽王当政,周幽王十分昏庸腐朽,为讨得宠妃褒姒一笑,荒唐到竟然点燃烽火“戏诸侯”。等真正发生战争时,再点烽火已不起作用了,没人前来救援。《诗经》便认为,“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这天发生了日食,这很不好)、“此日而食,于何不臧”(这次日食又ffj现,将有大祸殃)。
因为日食发生年份常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万一出现日食现象,占人会十分严肃地谨慎处理。
《左传·昭公十七年》援引《夏书》说:“辰不集于房,替奏鼓,啬夫驰,庶人走。”《夏书》虽非夏人所著,却能反映夏代的风俗。所谓“辰不集于房”是说日月不安其位,这里特指日食而言。每当日食发生,音乐师一齐擂鼓,官吏驾车疾驰,庶人发疯似地狂奔,鼓声、马蹄声、脚步声与震天动地的嘶喊声汇成一片。这种救日方式是中国古代常见的鼓噪驱邪法的雏形,它试图用各种声音造成一种雄壮的气势,威逼天上恶魔把太阳吐还给人间。
另外,在日食时,人们忌穿艳丽的衣服,要穿“素服”,竞视日食如“国丧”。
月食禁忌
月的禁忌同日的禁忌一样古老,且因月的自然变化比日多得多,所以人类关于月的禁忌更为频繁。《周礼》的注解认为月食是阳侵阴,即国君暴虐大臣所致,所以当月食发生时,要用弓箭射太阴或太阳。在天地晦瞑、月薄食的时候,忌夫妻交合,否则必有凶殃。《素女经》说:“夫合阴阳之时,必避九殃。三也……月食之子,与母俱凶,五也……”哈尼族人,在月食之日忌婚娶,认为犯忌必生六指儿、双胞胎或缺嘴婴。月食之夜出生的人,占人认为不能长寿。
古人认为,人的灵魂与人的身影是一回事,以为见不到影子,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灵魂,就成了死人。《列子·说符》:“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人接近死亡时,影子最短,人死之后,影子就没有了。月食夜出生,看不到小孩的影子,便以为是短寿的。古人五月不上屋,就是因为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人的影子是最短的,最短的影子容易使人想到很短的寿命,故甚忌讳之。另外,在月食时,人们也忌穿艳丽的衣服,同出现日食一样,要穿“素服”,竞视月食如“国丧”。
忌用手指指月亮
在江西南昌及杭州等地,皓月当空的夜晚,妇女们总要告诫小孩不要用手指月亮:、因为月亮里有位月神,小孩如果用手指它,月神就会以为是一种侮辱,到夜深人静时就会悄悄地割去该小孩的耳朵。小孩犯忌后恐它割耳的话,必得誓以至诚地向它唱道:“月光爷爷,莫怪,你拿耳朵还给我,我拿刀子还给你。”这种不能手指月亮的禁忌,表面上是因为月牙像一把弯刀,当月亮遭小孩侮辱时,就会割下小孩的耳朵,其实,这是远古的月神崇拜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