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人员繁多,每一刻都有无数的人在彼此交往交谈,那么你与人交往的能力如何呢?在佛教之中,把能够接触的人员分成了二十一种,每一类人都有不同的交往准则,所以下面就来简单的说一说这些准则都是什么吧。
与强横的人交往

强横的人很自我,所以和这类人相处,往往都会很受伤,例如我们不想和他们说话,但是他们非要和我说话,所以论交之后,辱必常加身,我们等之温和、知而不校、受而不报,如再三如是,远而避之就是了。权当我们在修忍辱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徒伤感情、于事无补。
与谄媚的人交往
像这种人大多都不好相处,因为谄媚的人大多都不知自尊自爱,喜欢趋炎附势,喜欢对有钱有势的人点头哈腰,这类人谄媚我时,不是慕我钱财就是畏我之势。因此要时时提防。想我现有财势他谄媚,如我失财势之时必害我。对付之法就是我们淡然处之,常存畏惧之心。
与妒忌的人交往
妒忌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态,区别不同仅仅是轻重罢了,像这类人,当我们比他过得好时,总会思考很多诋毁的方法来抹黑你,我们在与之共事时,绝不能持才自傲,更不可贡高我慢。“随处伴谁时,视己较人卑”只有这样才能平安无事。
与清洁的人交往
爱清洁之人,最反感不洁之人。与之相交必要先正容貌、整齐衣帽。这样人家才会与您论交,清洁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与患难的人交往
锦上添花、人多愿做。雪中送炭、多不愿行。正所谓患难之中见真情,在患难中最易得良友。对患难之人我们要问寒问暖、急其所急,财困施援、病则看护。我之行人必后思报之,学佛之人不思回报,但这也是我们的本份之事。
阅读推荐:念佛为什么还会做出魔事三种不能希求四种不能修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