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有很多习俗,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其中比较广为人知的一个习俗就是清明节上坟祭祀,给逝去的先人烧纸钱。实际上,不仅仅是清明节才祭祀烧纸,像中元节、以及去世了的亲人的忌日等等,都是需要烧纸钱的。但是民间关于烧纸钱的说法也有很多,比如逢八不烧纸,这是为什么?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为什么逢八不烧纸
在东北以及很多地区流传着“七不出,八不埋”(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民俗说法。就是指农历逢七或八。这个民俗到底是据何而来呢?“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根据“谐音”的寓意而定的,就和我们过年做菜必须有鱼一样,寓意着年年有余。(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父【男】,母【女】这就取“欺(七)男霸(八)女”之意,怕后世儿孙出欺男霸女之人。那么为何逢七不出殡呢?这也是根据寓意而来,古代女子若犯“七出”是要被休回娘家的。“七出”是出自《仪礼》。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所以逢农历七、十七、二十七不出殡,以防后代有或娶犯“七出”者。
烧纸钱有什么讲究
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迭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准备去烧纸前,最好预备好火机;要天黑透才去烧,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纪念日,人们总要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其实是一种对死者的悼念。中国南朝齐之时鬼神和葬礼及扫墓时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币”之一。又称冥钱。一般是将白纸剪成铜钱的形状,届时或抛撒于野外墓地,或焚化给死者,民间一般将此称为撒纸、烧纸等。
南朝齐之时,人们普遍改为以纸寓钱祭灵。此俗一直沿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