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周易何为养生?从广义上讲, 周易上的养生应包括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养精、养气、养身等等方面的卫护和修养。对于人的心、性、德等方面的修养尤其重要。通俗地讲,即生命的保养;文雅地讲,即生命的自我管理和养护。
何谓人生?“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天覆地载,万物齐备,莫贵于生”。“人之事,莫若死生”。圣人深思熟虑天下的事,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生命更宝贵。因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是人自身的一切欲望、需要产生和实现的前提,也是人的一切理想、愿望和行动作为产生和实现的前提。总之,人在有生之年,总有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即通常所说的理想和愿望。人的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就是人的第一需要,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我们的先贤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形成了重生、贵生、重己、贵己的思想,就必然要追求健康长寿,必然要探求、积累和创新养生之道,天地之性。惟人可贵,莫贵于生。因此,健康长寿是人人追求的目标。通过《周易》中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人生与养生在《周易》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周易》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一部文化典籍,堪称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无论是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无不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众劫而不覆,多逢难而不倾,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一脉传至今日,这与我们民族对易道思想和精神的科学的时代把握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们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可以说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时,通过运用八卦生物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方面的吉凶信息,从而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总之,《周易》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医学、音乐、绘画,乃至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两个部分,两者虽然分别成书于殷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中间相隔了七、八个世纪,但两者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在西汉时期《周易》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即使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也未毁它。
人食五谷,而生百病,这是自然规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地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与日俱增。首先,作为健康的前提就在于平素的调摄和保养。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养生学。
养生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至甲骨文时代。那时已有注重环境卫生的文字记载。后经先秦、诸子百家和历代医家的补充、发展和创造,逐步形成了一个博大的思想文化体系,成为了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这是历代医家对《周易》与中医学关系的高度概括。
而中医的特色——“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这种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正是来源于《周易》的“天人相应”思想。
“生生之谓易”。《周易》的主题是讲“生”的,而中医的宗旨也是讲“生”的,讲防病、治病,达到求生、养生的目的。两者在这一认识上是高度吻合的。只是《周易》讲的“生”的外延却远远超出了医学范畴。
《周易》中的“颐”卦,全面阐述了生存之道和养生之道,《需》卦、《兑》卦、《涣》卦等也都贯穿了许多养生之道。
如《周易.颐》说:“颐,贞洁。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序卦传》说:“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这里的“观颐”,可理解为观察养生之道。“自求口实”即自己求得口中之食。总之,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失之则不能复得。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因养正是指正当的养生之道才吉祥,而正当的养生之道不仅要用在自养上,而且要用在他养上。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即只求自养而不管他养,不是正当的养生之道。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颐之时”是说:养生要适时而有节,要因时制宜。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育贤能并推及天下的百姓。养生之道并非人类所特有,而是普天下宇宙所共有。万物即天地养育的结果,不管人和物,养生必须遵循正道,其中一条即因时制宜。如天地养育万物,当寒则寒,当暑则暑,万物得其正道,方生生不息。正如唐代医家兼养生大家孙思邈所说:“衣食寝处皆适,能适者始尽养生之道也。”
《颐.象传》说:“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慎言语,节饮食”既讲了养德,又讲了养身。《周易》关于节制饮食的养生思想,影响深远,历代医家均有定论,特别是明代胡廷贤指出: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
《颐.初九》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是比喻灵性的龟就有正当的养生之道。如看到他人吃东西,自己垂涎欲滴,竟放弃自己平时所遵循的正当的养生之道,因而凶险。养生之道对于人类来说,自然有其普遍规律。但体现在处于不同境域和条件的人们身上,自然是不一样的。人有七情六欲,这是客观事实。所告诫人们切不可轻易放弃平时自己的正道养生,为此,就必须力戒贪欲。所以古人告诫:情不可恣,欲不可极。
《需.象传》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云飘于天上未形成雨,只能等待它降下。所以卦名需。君子观其现象而安然等待,照常饮食宴乐。卦辞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人们的行为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要顺乎天时;二要以饮食宴乐等待时机的到来。古人曰:饮食以养身,宴乐以养神。明代著名医家兼养生大家张介宾说:“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养生之心鉴。”生生之谓易。易中含医,医中含易,易为医之体,医为易之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周易》就是一部养生学专著。
《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就是及时将小病治愈,心中喜愉,值得庆贺。不难看出古人对治病道理、对防病的态度。人在一生中,难免染病,及时治愈疾病,是保障健康长寿的重要养生之道。治病固然重要,但病前预防更为重要。古人对这一道理也认识殊深。明代李挺说:“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自防。”
因此,《周易》养生和人生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切不可分割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对医学及养生学有着较为系统理论阐述的一部医学专著,它涵盖了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和治疗学,被尊为“医家之宗”。它的思想内容无不与《周易》密切相关。它用朴素的既唯物又辩证的观点,在总结先秦诸家的养生理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防病、治病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的“治未病”就是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无论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当今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由此可见,《周易》与传统医学、养生学的渊源是非常深远的。这里仅作简单的介绍。它还有很多关于养生的深奥的思想内容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和创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指导人生立身处世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周易》的主题是以阴阳变化之道分析、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指导人们要以大天地的自然法则为准则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探明了天地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事态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从而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
《周易》对人生的指导、教育和影响,涵盖了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内容。许多启示成为了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经典言论的活水源头。
在人生修养方面,《周易》就提出了“谨言慎行”、“谦虚为人”等概念。
如《坤.六四》说:“括囊,无咎,无誉。”《象传》说:“括囊无咎,慎不害也。”也就是说,人无论处在顺境或是逆境,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要谨慎,这样做即使得不到赞誉,却也可以避免灾祸。“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慎言语,节饮食。人的口,一张一合,一出一入。出则为言语,入则为饮食。饮食能入不能出,言语能出不能入。因此,节制饮食可以防病养体,慎言语可以免灾养德性。
《谦》卦里有多处阐述了谦虚,“谦虚之光,君子之终也”。所以,然后从“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世道害盈而福谦”分别说明了人生修养的意义和谦虚的策略、意义,小至为人处世,大至治国安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没有全部是吉或全部是凶的卦,唯有谦卦,六爻皆为吉利。可见自古以来,对谦虚这一美德就十分推崇。
在决策方面,《周易》提出了“事先谋划”、“审时度势”等概念。
如《讼.象传》说:“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荀爽:“天自西转,水自东流,上下违行,成讼之象也。”所以,人们懂得了相互违背是争讼的根源,从做事一开始就要善于谋划。这里所讲的“作事谋始”即“先谋划”的道理,虽然是针对争讼而讲的,但可以引申于其他的争执和矛盾。观古今中外的领导者,能否、善否做到事先谋划,是领导者能否获得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乾.初九》说:“潜龙,勿用。”孔子对“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确乎而不可拔。”就是讲“隐潜待机,审时度势”。隐忍并不丧失信念,动摇意志,只是一种建立在审时度势基础上的决策。《乾.九四》说:“或跃在渊,无咎。”就是讲“把握时机”;《贲.彖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因时应变”;《象传》说“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子,往吝穷也。”就是讲“知机而行”。总之,这里面贯穿了一个“审时度势”的概念。上述卦象中所说,作为一个领导决策者,必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把握时机,知机而行,因时应变,见微知著。要衡量一个领导者的决策素质和水平,那就要看领导者能否、善否作出及时而科学的决策判断,正确预测未来的吉凶和兴衰。这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创业、经营、发展、决策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周易》无论在养生、做人、用人、教育、事业、家庭、法治、策略等方面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几乎囊括了人生的所有主要内容。